![]()
![]()
金秋时节,民族风情为申城市民生活增添一抹亮色。11月14日上午,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文化馆的文艺骨干走进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带来别开生面的新疆特色课程——手鼓农民画与原创新疆舞蹈教学,正式拉开“2025沪疆文化交流周”群文系统活动的序幕。
交流周期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联动徐汇、黄浦、闵行、宝山等全市多区文化馆,共同推出文艺演出、摄影展览、音乐沙龙、非遗体验、公益演出、数字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沪疆两地文化互鉴、情感交融的桥梁,呈现群文系统文化交流、文化援疆的丰硕成果,生动展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打起手鼓唱起歌”,手鼓不仅是新疆歌舞的“活符号”,更成为此次文化交流的“移动画布”。活动现场,参与者在手鼓上绘制农民画,将质朴的民间笔触与独特的民族乐器相结合,既展现新疆艺术的生动气韵,也传递出各族群众对生活的真挚热爱。
![]()
“我们希望通过手鼓这样的小物件,传递新疆文化的大内涵,让上海市民触摸到新疆艺术的温度,感受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火花。”乌鲁木齐市文化馆的李松燕说。
不少参与手绘的市民并无绘画基础,但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都创作出独具个性的手鼓作品。晶晶和王女士分别选取了新疆舞者和沙漠驼队作为主题,她们感叹新疆绘画风格独特、想象力丰富,与平日接触的画风迥然不同,“那种源自不同土地与文化的表达,是我们很难凭空模仿的。”庄女士则绘制了“阿凡提的小毛驴”,她上个月刚赴新疆参加当地婚礼,热情洋溢的民俗氛围令她难忘,参与本次体验活动留存一份纪念,将美好的旅行记忆实体化。
![]()
乌鲁木齐市文化馆现场教授的广场舞《天山放歌》,改编自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经典歌曲,融合汉、回、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五个民族的舞蹈语汇,配合激昂旋律,既展现新疆的壮美山河,也具象化演绎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图景。
参与舞蹈学习的市民大多有舞蹈基础,但新疆老师对手势、眼神、气息的细致讲解,为大家带来全新体验。来自徐汇区文化馆的顾女士坦言:“动作看似熟悉,但想跳出原汁原味的感觉,必须在细节上下工夫。”在有着十余年舞龄的高女士看来,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有其独特风格,新疆舞以它的热情与美感令人沉醉。
![]()
据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培训部副主任杨玲芝介绍,该馆自2011年就开始参加援疆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双向互动早已深入人心。为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本次交流周群文系统活动联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涵盖乌鲁木齐、喀什、草湖等多地,活动形式也更加多元,包括演出、展览、培训、导览等,充分整合市、区两级文化资源。市民参与热情高涨,体验名额一经发布便迅速约满。
![]()
乌鲁木齐文化馆文艺部主任艾丽娅表示,希望借鉴上海在群文活动策划、精品孵化与资源整合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本地文化服务质量;同时也将新疆特色文化资源引入上海,为市民艺术夜校与群文创作注入新灵感,实现两地资源的“双向赋能”。
以此次交流周为起点,沪疆未来将在群文创作、活动共策、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共筑两地文化交往、民心相通的长效机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