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悉商业本性,直击企业核芯
作者|李平
10月3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因相关互联网贷款、代销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平安银行(000001.SZ)被罚款1880万元,三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合计10万元。
作为零售金融的关键增长极,互联网贷款一度被视为银行转型的“捷径”。
特别是在平安银行深陷零售转型阵痛的当下,这张千万罚单再次引发市场对其战略成效的拷问。
01
从“零售新王”到业绩断崖
2016年下半年,谢永林掌舵平安银行。平安银行改变了过往对公业务为主的模式,全面启动零售转型。追随招商银行“零售之王”的步伐,平安银行迅速崛起成为“零售新王”。
其中,以“新一贷”为代表的互联网贷款,凭借无抵押信用、简单快速的核心优势,成为平安银行零售突围的利器。
2016年至2021年,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净利润分别由93.15亿元跃升至214.98亿元,占比由41.22%增长至59.2%,零售银行客户数由4047.32万户增长至1.18亿户。
转折点在2022年,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营业收入1030.07亿元,增速骤降至4.86%,占比由上年的58%下降至57.3%;净利润198.28亿元,同比减少7.8%,占比同步跌至43.6%,高速增长态势戛然而止。
年报中,平安银行将原因归结为宏观经济压力下,零售业务资产质量承压,该行加大零售资产核销及拨备计提力度,导致零售业务净利润下降。
2023年,冀光恒接任成为平安银行新任行长,平安银行的战略方针由“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调整为“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
愿景零售从突破到做强,但现实却是形势持续恶化。2023年和2024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961.61亿元、712.55亿元,同比减少6.6%、26%,占比58.4%、48.6%;净利润55.25亿元、2.89亿元,同比暴跌72.14%、94.77%,占比大幅萎缩至11.9%、0.6%。
![]()
(据公开数据整理)
受此影响,2023年和2024年,平安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46.99亿元、1466.95亿元,同比减少8.45%、10.93%;归母净利润464.55亿元、445.08亿元,同比增长2.06%、-4.19%。
其中,2024年是平安银行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全行业绩下降的年份,这一年也被市场视为平安银行启动零售转型以来的“至暗时刻”。
进入2025年,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依旧不容乐观。2025年上半年,该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10.81亿元、10.02亿元,同比减少20.5%、44.5%,占比继续由上年同期的50.7%、7%下降至44.8%、4%。
![]()
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全行实现营业收入1006.68亿元,同比减少9.78%;归母净利润383.39亿元,同比减少3.5%。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至2025年第三季度,该行连续五个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双降。
![]()
市场分析指出,平安银行在从激进扩张转向稳健经营的战略调整中,未能平衡好“风险出清”与“业务增长”的关系,导致零售业务在规模与收入全面收缩的同时,利润被不良资产侵蚀,最终引发业绩“断崖式”下跌。
02
零售被迫收缩规模与质量双重承压
过去“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互联网打法已然失灵。如今,宏观经济下行导致“高风险”爆发,而监管加强、市场竞争又使得“高收益”难以维持,平安银行又不得不收缩战线,陷入两难。
2022年起,平安银行显著收缩了零售贷款规模。2022至2024年末,平安银行的个人贷款规模从峰值2.04万亿元下降至1.98万亿元。
截至2025年9月末,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73万亿元,较上年末继续下降2.1%;个人存款余额1.28万亿元,同步下降0.6%。
![]()
零售贷款各条线中,仅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523.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信用卡、消费贷、经营贷规模全线收缩,余额分别为4006.63亿元、4605.33亿元、5156.46亿元,较上年末分别下降7.9%、3%、3%。
![]()
更严峻的是信贷资产质量。2021年至2024年末,平安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含信用卡)分别为1.21%、1.32%、1.37%、1.39%,连续四年抬头。
![]()
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24%,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环比二季度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信用卡应收账款、消费性贷款的不良率分别由上年末的0.47%、2.56%、1.35%下降至0.45%、2.25%、1.16%,经营性贷款不良率则由上年末的1.02%增长至1.06%。
![]()
![]()
冀光恒判断,当前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已度过最艰难的“灰暗时期”,正处于“爬坡”阶段,前期改革为零售业务再次起飞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对公难挽全局
盈利收缩与风险攀升并存
“银行未来的发展不能只依赖零售业务,必须加强对公业务的布局。”冀光恒强调。
零售业务低迷阶段,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勉力支撑。
截至2025年9月末,平安银行企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企业存款余额2.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的企业存款平均付息率1.61%,较去年同期下降46个基点。
但受市场利率下行、息差收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盈利能力也在收缩。2025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4.25亿元、净利润176.68亿元,同比减少8%、14.4%,占比43.8%、71%。
![]()
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全行实现利息净收入665.53亿元,同比减少8.25%;净息差1.79%,同比下降14个基点。
其中,企业贷款、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分别由上年同期的3.64%、5.78%下降至3.1%、4.93%,第三季度对公、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分别由上年同期的3.09%、4.9%下降至3.02%、4.72%。
![]()
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86.85亿元,同比微降0.14%。不仅如此,受债市波动等因素影响,平安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上年同期的14.31亿元大幅下降至-23.82亿元,亦成为拖累。
此外,曾经重仓多家房企的平安银行,对公贷款质量隐忧浮现。受部分存量房地产业务风险增加影响,截至2025年9月末,平安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率0.86%,较上年末上升0.16个百分点。其中,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2.2%,较上年末上升0.41个百分点。
![]()
04
转型阵痛未消
再为合规付出天价账单
转型阵痛期未过,巨额罚单再次暴露平安银行合规短板。
2025年10月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平安银行开出罚单。因存在相关互联网贷款、代销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的问题,平安银行被重罚1880万元,两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合计10万元。
![]()
千万级罚单对于平安银行而言并不陌生。2023年7月,平安银行就十项违规被央行没收违法所得1848.67元、罚款3942.5万元。
公开数据显示,仅在2024年,平安银行就累计领罚17次,合计罚款金额达7924.58万元。其中,2024年5月,平安银行因五大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没6723.98万元,涉及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贷业务、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多个方面,平安银行也成为当年银行业最高罚款案例之一。
2025年10月,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因以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个人贷款“三查”不到位、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内控管理存在缺陷等问题被罚款544.12万元,三名员工被禁业1-5年。
![]()
同月,平安银行东莞两家支行也因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不真实、贷后检查材料缺失等问题合计被罚45万元,两名员工被警告。
结语
一张张罚单,恰似一声声警钟,为平安银行的转型之路作出了残酷的注脚。当零售转型已经进入下半场,对于平安银行而言,真正的考验不是如何度过眼前的“至暗时刻”,而是能否以刮骨疗毒的勇气,重塑发展逻辑,在规模与质量、创新与风控之间找到平衡。
编辑 | 晓贰
排版 | 伍岳
主编 | 老潮
图片来源于网络
|留言转载
|线索爆料
吴经理-同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