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新闻记者 张云)11月14日上午,在运河宿迁港码头,一艘绿色的集装箱货轮缓缓靠近作业码头上的充电桩,现场工作人员迅速将充电线连接到船上,2小时后,这艘货轮即满电出发。
没有发动机的轰鸣声,没有柴油燃烧发出的黑烟,船里船外干净卫生,这样的货轮已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新风景,而这样的风景也会在即将通航的宿连航道上全面铺开。
![]()
为进一步发挥宿迁市水运资源优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今年9月,《宿迁市电化运河(宿连航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方案》以推动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为导向,以发展新能源船舶和完善配套设施为重点,加强产业链集群协同,积极推动宿连航道绿色化高质量发展。
“电化运河是以航道整治、港口码头建设为基础,通过绿色智能船舶建造应用、岸电设施布局,构建零碳排放的内河航运体系。主要任务包括航道港口建设、新能源船舶推广应用及相应配套设施建设。”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方案》安排,到2030年,完成宿连航道宿迁段102.2公里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实现2000吨级新能源船舶全天候畅行;培育新能源船舶产业集群,建成宿迁新能源船舶产业园,新能源船舶生产能力在300艘以上,推动千吨级以上运输船舶进行LNG能源改造;在宿连航道沭阳、宿豫段建成水上综合服务区,船舶待泊锚地及一批船用换电站、充电站等配套设施。
![]()
基础设施建设是电化运河发展的基石,《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快电化运河基础建设,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正在稳步推进,水运项目提升工程围绕新能源船舶大型化发展要求,统筹推进高等级宿连航道、大型化船闸和千吨级港口等水运项目建设。补能设施保障工程依托宿连航道重点工程实施,围绕提升新能源船舶动力供给保障能力,新建港口码头、待泊锚地、水上服务区等,最大限度满足新能源船舶充电、换电需求。在摸清现有燃油、新能源船舶的基础上,宿迁还稳妥推进船舶动力改造工程,努力将“创新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目前,宿连航道一期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二期工程完成投资40.38亿元,占总投资的99.63%,预计11月底前建成通航,并同步开工宿连航道二级整治工程。在港口建设方面,全市正在运营的港口企业17家,泊位106个,正在推进张圩干渠码头、惠然实业码头、双沟码头建设,陆集中心港码头一期、恒佳码头也即将开工建设。
![]()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明确指出,要打造新能源船舶产业集群,将规划建设新能源船舶产业园,到2027年,力争建成集设计、研发、建造、测试、运营于一体的宿迁新能源船舶产业园。同时培育补强新能源船舶产业链,招引船舶生产制造龙头企业入驻新能源船舶产业园,加快建成新能源船舶总装建造基地。
配套设施如何直接关系到电化运河的成效,《方案》指出,要构建电化运河配套体系,在能源供给体系方面,根据纯电动船舶的运营需求和航线布局,优先在服务区、待泊锚地规划建设岸基充(换)电站。在安全保障体系方面,加强新能源船舶检验和营运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支持建设船舶岸基驾控中心和内河船舶运控云平台,同时加强宿连航道日常养护、补能设施等配套基础建设,确保船舶高效安全运营。此外,宿迁还系统梳理国内外现行新能源船舶技术标准,积极开展充换电、加注、充换罐等配套设施的规范体系研究,制定新能源船舶设计、制造、检验、运营等全流程的地方标准体系。
![]()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培育四大示范样板,即电动船舶应用示范样板、电化运河研发示范样板、商业模式创新示范样板、绿色运输航线示范样板。”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宿迁市电化运河(宿连航道)的未来展望主要体现在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目标上,计划到2030年实现2000吨级新能源船舶全天候通航,力争将宿连航道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电化运河”样板品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