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董指导
图片由文心一言生成
导读:
李彦宏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段话,最能体现百度及李彦宏的技术理想。 “我们无人驾驶技术从 2013 年开始做,十几年的历史,这中间其实绝大多数时候,外界不仅是不看好百度的萝卜快跑,甚至是整个这方向都不认同。但是我们总觉得,无人驾驶一旦要解决了之后,对人类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它意义这么大的话,我们难道不应该去冒点险吗?即使是 90% 的概率都会失败,10% 的概率会成功,那我也值得啊!万一成功了呢?就是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往下走。”
我们常说:“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句再见都不会说。”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回溯历史来看,时代并非沉默的刺客,它更像一位宏大的指挥家。从变革的前夜开始,便会选定一位位代言人,用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和耀眼的成果,为其呐喊,表达其诉求。
正如我们当下正身处的人工智能时代。
既有OpenAI作为新时代旗手,英伟达作为AI驱动力;也有谷歌、百度这些从传统转型的玩家。而恰恰是后者,作为新旧时代的“双料玩家”,更能用前后的对比,鲜明展现出时代的旋律。
聚焦在百度而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曾遭遇挑战,外界不乏质疑之声。然而,AI时代,却越来越击中其基因中的契合点。
过去十余年对AI技术的持续投入,不仅让百度有了转型的机会和能力,也正书写了一个新故事:面向AI时代,忘记百度、重构百度。
重估,为何发生?
AI爆发后,百度和谷歌一度被认为是“难兄难弟”。不少人觉得Chatbot、新兴AI浏览器,会取代传统搜索的入口,继而冲击相关业务。
然而,自今年4月以来,百度、谷歌的市值,都较最低点增加了一倍。投资人在用真金白银表达看法。而这背后,则是业务重塑和估值重估。
比如,搜索方面,谷歌推出了AI模式、AI概览;百度也用AI重构搜索结果页,这不是简单地在搜索结果中插入个AI摘要,而是把搜索从一个以文字内容和链接为主的互联网应用,转化为一个以图片视频等富媒体内容为主的AI应用。
现在,首条结果的富媒体化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0%。可以说,百度的搜索引擎AI化改造,在行业内也是最为激进的。效果也颇为显著。
根据QuestMobile 10月份报告显示,百度的AI搜索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3.82亿,实现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国内AI搜索行业月活榜首。而谷歌在业绩会上也表示,AI概览显著提升了搜索量,深受年轻人喜欢。
而且不只是AI搜索。在百度世界大会上,也展现了AI应用的“效果涌现”。
比如,在自动驾驶,这个指数级增长的赛道里,萝卜快跑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一年,用技术领先、丰富经验、和安全保障推动行业跨过临界点。
目前,萝卜快跑每周全无人订单量超25万单,全球的出行服务次数超过了1700万次,成为全球第一。而且,每行驶千万公里才会有一次气囊弹出事故,不仅远超人类安全驾驶水平,也领先谷歌Waymo。
![]()
再比如,我国产业门类丰富,涉及了大量排产调度、资源优化、路径规划、交易决策等场景。这些场景面临的痛点和目标,就是找到“最优解”,从而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创造更高的生产价值。
为此,百度在世界大会上发布了全新的、能够“自我演化”的智能体---百度伐谋。可以快速把问题抽象出来,建好模型,并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地自动迭代刷新,给出最优方案。在全球相关公开测试上,伐谋实现了全榜单的SOTA,也突破了之前AI不善于的问题。
目前,在智能交通调度、风险控制、海上能源平台的管网综合布局、港口物流调度、新药研发等等领域,都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而未来也将会走进千行百业,让“最优解”唾手可得。
秒哒、GenFlow3.0、数字人、百度文库、网盘等等;丰富的AI应用,就是百度在AI时代的一个个根据地。
更进一步看,百度,也并不只是一家AI应用公司;更是具有全栈能力的AI基础设施服务商。
模型方面,快速研发、不断突破能力天花板。最新发布的文心大模型5.0,作为原生全模态大模型,在训练方法实现了全模态统一理解和生成,尽管拥有超过2万亿的总参数,但基于MoE架构,推理时的总激活参数不到3%,保持能力同时降低成本。
![]()
芯片的能力,越来越被投资人认为是重要护城河。
谷歌的TPU已经迭代到第7代,针对大规模思维、推理AI模型设计,性能强大、节能显著。而百度的昆仑芯,作为百度AI的关键底座,也不断让市场惊叹。“
今年上半年,点亮了昆仑芯P800的三万卡集群;而世界大会上发布了新一代昆仑芯M100、M300等产品,以及超节点产品天池。其中,天池256超节点与天池512超节点将于明年正式上市,单个天池512超节点就能完成万亿参数模型训练。
云服务方面,谷歌云本就是巨头;而百度智能云,也通过昆仑芯和百舸AI计算平台,为大批企业提供了高性能、可扩展的AI算力,并连续六年位列中国AI云服务市场份额第一,成为65%央企、100%系统重要性银行及800+金融机构、以及众多厂商的选择。
从技术的点、到应用的线、再到用户和产业融合的面,可以说,AI价值涌现,也推动着百度完成了估值体系切换。只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转型,如何实现?
显然,外在的价值涌现,并非偶然、也无法顺其自然。百度的AI转型,是技术的布局、试错的韧性、战略的前瞻以及自我革命的勇气,所共同塑造。
最重要的基石,是技术硬实力。技术不匹配时代,那就是拿着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苦果只能自己吞下去。
百度作为曾经和谷歌争抢杰夫.辛顿的中国玩家,AI的起步,也是国内领先。
2013年,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IDL),也吸引了一批批行业大牛,沉淀技术体系;
并在同年布局自动驾驶,2017年推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
2015年正式成立百度智能云,并坚定以智能为方向;
2016年,启动深度学习框架“飞桨”;
2019年,发布了文心大模型;
十余年持续的资金、人才投入,才有了AI的技术沉淀,也才能够在AI爆发临界点,迅速对产品进行AI重构、满足时代趋势。
十余年,写出来只有三个字;但其中的滋味,可能需要数万字来描述。
尤其在移动互联网的淘金热时期,百度因缺乏“超级App”而一度被市场质疑,也尝试过多个移动项目,并因没有特别起色而结束。
但即便如此,百度依然顶住了外部压力,持续投资AI---这个对即期利润没有正反馈的业务。在自动驾驶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长期投入巨额资金,经历多次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的试错。
有观点认为,百度,起大早、赶晚集;实际上,每个创新要突破,都要经历多个试错。百度不少试错,确实效果不佳;但比较幸运的是,AI技术的起大早、坚持不懈,还是赶上了“AI的大集”。
对趋势的前瞻判断,也是转型的重要支撑。
比如在2023年就形成了对Agent发展的判断,于是有了当下的Agent Infra、Agent产品;对大模型必须与产业结合的判断,有了B端业务的深入和成果等;对于AI转化为应用的判断,才有了当前的全栈布局。而昆仑芯更是脱胎于2011年就成立的部门。
对比来看,英伟达的AI业务发展,也是如此。
2006年启动的CUDA项目,最初也被投资人不断质疑,觉得浪费钱、没有用,但公司持续投入,终于在2013年有了显著的产业价值,被学术界广泛使用。
英伟达在2013年决定All in AI,加大芯片对深度学习的支持,但商业价值逐步体现,直到2022年底,公司AI相关收入,都仍低于游戏。但如今,CUDA的粘性、AI的收入暴增,都验证了英伟达的选择和坚持。
最后,要让技术和战略积累的价值得到释放,需要自我革命的勇气和破釜沉舟的决心。比如,将传统搜索转型为AI搜索,是对广告盈利模式的自我颠覆;从闭源大模型到闭源、开源的双路线,是顺应市场、拥抱生态的灵活与务实。
基础研究的十余年“硬啃”,AI战略执行上的隐忍不懈,对传统业务的“断舍离”,这都是百度重获AI时代认可的关键。
然而,转型只是转身,脚下的路,才刚开始。
AI内化,如何演绎?
关于AI是否是泡沫,有两个核心担忧:一是相关公司估值的快速上涨,高于盈利增速;二是回顾四周,AI似乎并没有普及,也没有多少企业用好AI。
这两个担忧是现实存在的。
产业智能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但AI和产业结合的深度还仍不足。其实不只是其他产业,即使在科技公司,用好AI也不是常态。就像谷歌的联合创始人布林刚重回一线时吐槽,自己员工使用AI编程都不积极。
因此,AI要普及,关键问题在于,实现AI内化:让AI成为企业运行的“中枢神经系统”和“默认配置”。当AI能力被内化,成为一种原生的能力,智能就不再是成本,而是生产力。是从CEO到基层每位员工都具备的基础能力、处理每个流程的优先选择。
海内外大厂,都在努力践行AI内化。比如,高盛管理层提到,“在各部门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依赖人工智能提升生产力”;Meta在年初推出AI使用仪表盘,实时跟踪各团队使用情况;微软也将AI使用效果作为考核指标等等。
百度对于内化AI能力,也分享了三个代表性应用方向:一是用AI代替重复性的劳动;二是生产力的无限供给,用AIGC增加内容供给、用Genflow智能体作为超级生产力工具,用秒哒一句话就可以做应用;三是AI超越人类认知。就像伐谋一样,找到人类从未发现的最优解。
百度世界大会上呈现的“效果涌现”,也正是这种“内化AI能力”的最佳证明。当然,这条路才刚刚开始。但正所谓,勇攀珠峰、沿途下蛋;在探索之路上,百度也正把AI内化的一些经验,通过应用、云服务等产品,以标准化、模块化的方式,赋能给了更多公司、产业。
![]()
行文至此,我就想到了艾勃特的一本经典科幻小说《平面国》:用图形王国的故事,阐述了“维度”的奇妙。二维的正方形无法让一维的点理解宽度;而当二维正方形被带入三维空间时,才惊讶地看到了球体的形状。
其实,时代发展也像图形王国一样,它会不断地引入新维度。这不仅要求企业跳出旧维度、努力长出新维度;也要求我们用新维度来观察企业。
这也就是为什么百度需要重构自己;以及需要重新理解“在努力重构自己的百度”。
在2025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的结束语是:我们站在即将到达之地。让我们一起,从“AI效果涌现”的今天,奔向“超级智能”的明天!
而百度要奔向的明天,也是中国产业的明天。因此,可以说,百度的AI转型,也成为所有面临时代挑战的传统企业、行业,可以借鉴的样本。
新旧时代交替,传统玩家并不一定会倒下,但必须主动跳出成功的舒适区,去赢得未来的入场券。
毕竟,真正的护城河,不是曾经拥有的市场份额,而是敢于投入下一代技术的决心。百度如此,众多公司如此,中国的产业发展亦如此。
李彦宏最新观点直达
---全文完,欢迎交流
理工/金融 复合背景
畅销书《英伟达之道》译者
百亿私募/头部自媒体 双重经历
看清科技、商业本质,讲出精彩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