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包的!
666!
绝了!
——这些网络热梗
你是否也常在孩子口中听到?
当孩子的语言被网络热词“覆盖”
我们该如何唤醒
他们心中沉睡的汉语之美?
近日,在龙泉驿区实验小学,一场关于“语言回归”的习作教学实践,正悄悄让孩子们的表达从“千篇一律的梗”走向“百花齐放的文”。
从“热梗”到“热词”
语文课堂正在
“破梗”
唤 醒 汉 语 之 美

“当你总说‘包的’,那些成语、诗句、谚语,就慢慢被忘记了。”这是江西一位老师的课堂提醒,也是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
在龙泉实小,语文教学不只教“写字”,更教“说话”——说文明的话、生动的话、有感染力的话。
![]()
把“太棒了”换成
“精彩绝伦”“叹为观止”
把“很好笑”具体成
“令人捧腹”“妙趣横生”
把“我一定能行”升级为
“我势在必得”“我胸有成竹”
不同年级,同样精彩
实小学子这样写活语言
唤 醒 汉 语 之 美

一年级 · 把“包的”说完整
刚入学的小朋友总爱用简单叠词表达意愿,“包的”二字虽然干脆,却少了几分清晰与笃定。借助口语交际《你说我做》的交际任务,老师引导孩子们把“口头承诺”变成“完整表达”:先说明要做的事,再亮出自己的信心。
![]()
![]()
二年级 ·让“绝绝子”变具体
“这本书绝绝子!”“故事绝绝子!”“这个小松鼠绝绝子!”二年级的小朋友表达喜爱,总离不开这句万能热梗。在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教学中,老师们带着孩子们追问“小动物哪里绝?”引导大家从“笼统夸赞”走向“具体描述”。
![]()
“企鹅十分可爱,它有着圆圆的、小小的、像两个黑色的小豆子的眼睛,尖尖的喙如同精巧的小钳子,腹部雪白雪白的,配上圆滚滚的身子,像极了一个气球。”
——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文字在运用中变得鲜活,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企鹅很好看”,而是有了生动的比喻,颇具想象力和画面感,对小企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年级 · 给“666”画画面
看到美丽的风景,三年级的孩子脱口而出“666”,却不知道如何用文字描绘这份惊艳。结合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老师们教孩子们用“按顺序、用五感、用比喻、拟人”把“抽象夸赞”变成“鲜活画面”。
![]()
“我家阳台上摆着一盆吊兰。远远看吊兰郁郁葱葱,像绿色的瀑布。近看叶片又细又长,中间有白色的条纹。凑近闻一闻,有淡淡的香味。用手摸一摸叶片很光滑、很柔软,不扎手。”
这位小朋友的描写短短几句话从远到近,像一台高级摄像机,带着我们全方位欣赏了这盆吊兰。“远远看……近看……凑近闻……用手摸……”:这组动作太流畅了!就像一个导演在运镜,从远景大场面(郁郁葱葱的瀑布)推到特写镜头(叶片的细节),再切换到感官体验(香味和触感)。这种写作顺序,让文章条理清晰,画面感极强。
四年级 · 把“太上头”写细腻
“九寨沟太上头了!”四年级的孩子形容一个美丽的地方,总爱用上“卧槽,绝了!”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在《推荐一个好地方》习作指导中,老师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个地方怎么会‘上头’?”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让表达从“模糊感受”变成“真实体验”“真情流露”。
![]()
“九寨沟的水是蓝色的,里面的小鱼都被染成蓝色的了。你瞧,诺日朗瀑布,那蓝蓝的水从天而降,那些小水珠可淘气了,它蹦来跳去,有的跳在别人的遮阳帽上,有的跳在桥上,有的跳在别人的脸上。”
告别“九寨沟的水真漂亮”的笼统表达,小作者用最纯真的眼睛去观察,她完美地运用了童心观察+大胆想象+拟人手法这个写作法宝。她不是在“描写”风景,而是在“创造”一个她眼中充满童话色彩的奇妙世界。堪称“童心”与“妙笔”的完美结合。
五年级 · 用“yyds”显示生动
“XX老师,YYDS / 我的神!”五年级孩子在写“我的漫画老师”时,总爱用这句“最高赞美”自己的老师,却没有写清楚自己赞美老师的理由。借助《我的漫画老师》这个习作任务,老师们教给孩子们如何抓住特点,选择具体的事例,借助夸张,风趣幽默的写出老师的特点,让“硬核夸赞”变成“真诚赞美”。
![]()
![]()
六年级 · 让“DNA”藏深情
“我们学校是天花板!我的DNA动了!”一说到生活中自己的感受,六年级的孩子们会用这些“那一刻,我破防了”“这操作,太戳了!”这些语言来形容。在《围绕中心意思写》的习作教学中,老师引导孩子们回忆生活里的温暖、感动、后悔、忙碌的场景,在文字里,让“极致赞美”变成“深情流露”。
![]()
不堵热梗,只筑
阶梯
唤 醒 汉 语 之 美

龙泉驿区实验小学
以统编语文教材为钥
紧扣各年级习作目标
带孩子把“随口说”
酿成“笔下诗”
不用生硬禁止,只需巧妙引导
孩子们就能在规范表达中
感受汉字魅力
在精准描写中传递心底温度
这是家长期待的成长
更是教育最美的模样
![]()
学校通过一系列系统化的语言素养活动,有效引导学生从网络热梗转向优美表达:
一是推行“每周一句”积累本,鼓励学生日常记录并运用成语、古诗和名言,夯实语言基础;
二是开展“微课随写”,结合课文内容(如《大青树下的小学》)进行观察和写作训练,以悟促写,提升读写同步能力;
三是组织班级朗诵会,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汉语的节奏与韵味;
四是举办诗词大赛,促进经典积累与文化传承;
五是设立“星光闪耀作品”专栏,展示优秀习作,激发写作成就感。
这些活动层层递进,注重实践与体验,共同助力学生丰富语言表达,深化对汉语之美的感知。
唤醒汉语之美
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从“包的”到“势在必得”。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正在用一堂又一堂真实的语文课,从一年级的“把话说明白”,到六年级的“把情写深沉”,让孩子明白:汉语有那么多的美好,值得我们去发现、去使用、去传承。
![]()
供稿 |龙泉驿区实验小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