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李是我发小,30岁的人了,最近总跟我念叨“赚钱比吃玻璃渣还难”。
他原在建材厂当调度员,月薪七千五,本以为这收入能稳到退休,谁料今年厂子订单锐减,他成了第一批被优化的“老员工”。
投了上百份简历,不是嫌他没“互联网思维”,就是嫌他“年龄超标”,连送外卖都因“不熟悉路线”被拒。
那天深夜他蹲在烧烤摊前灌啤酒,红着眼眶说:“哥,你说咱普通人咋就这么难?难道除了打螺丝就没别的活路了?”
经济不好也不会倒闭的3种店铺,利润还大,谁做谁赚钱!
一、药店:社区里的“健康守门人”
药店是典型的“抗周期”生意——经济再差,人病了总得买药。
2024年全国药店数量已超65万家,但社区型药店仍有巨大缺口,尤其老旧小区周边,老年顾客多,对“家门口买药”需求强烈。
怎么操作:
选址:避开医院周边(租金高且竞争激烈),选在社区菜市场500米内或老小区入口处,保证客流量。
进货:联系区域医药批发商,首次进货以常用药为主(如感冒药、降压药、胃药),占比60%,再配20%保健品(如维生素、蛋白粉),20%医疗器械(如血压计、体温枪)。注意:必须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备案》。
销售话术:
对老年顾客:“张叔,您这降压药得按时吃,我帮您标个用药提醒卡,每天早晨七点准时吃,效果才好。”
对带孩子的家长:“宝妈,孩子发烧别急着用抗生素,先试试这个小儿退热贴,物理降温更安全。”
对慢性病患者:“李阿姨,您这糖尿病药吃多久了?我帮您查查最新的医保报销政策,能省不少钱。”
关键细节:药店的核心是“信任”,要记住常客的用药习惯,主动提醒药品保质期,甚至帮独居老人送药上门。
二、餐饮店:小而美的“刚需生意”
餐饮行业看似竞争激烈,但“小而美”的社区餐饮店永远有市场。经济下行时,人们更倾向“性价比高”的现做餐食,而非高溢价餐厅。
怎么操作:
定位:主打“一人食”或“家庭简餐”,比如15元一碗的牛肉面、20元两荤一素的盒饭,或社区早餐车(豆浆+包子+茶叶蛋)。
菜单设计:精简到8—12个菜品,确保每款都是“爆品”。比如牛肉面必须用牛骨熬汤,面条现煮现拌;盒饭要保证肉菜分量足,米饭用东北大米。
营销策略:
推出“会员卡”:充100送10元,充300送50,锁定回头客。
开展“社区团购”:与小区物业合作,每周三推出“10元特惠餐”,吸引上班族订餐。
销售话术:
对上班族:“姐,您这碗牛肉面我多加了两片肉,工作辛苦,得吃饱才有劲。”
对带娃的宝妈:“阿姨,给孩子点个番茄鸡蛋盖饭吧,现炒的,不辣还营养。”
对老年顾客:“爷爷,这粥我特意熬得稠,您牙口不好也能喝。”
关键细节:餐饮店要“干净透明”,厨房装玻璃窗让顾客看到操作过程,食材每天清晨现采,保证新鲜。
三、眼镜店:被忽视的“暴利行业”
眼镜行业毛利率高达70%—80%,一副成本50元的眼镜能卖到300—500元。更关键的是,它是“强需求”——近视人群逐年增加,且眼镜属于“耐用品”,但每隔1—2年就得更换。
怎么操作:
选址:选在学校周边或年轻白领聚集的写字楼附近,保证客源稳定。
选品:高中低档搭配,入门款199元(镜架+1.56非球面镜片),中端款399元(钛合金镜架+1.60防蓝光镜片),高端款899元(纯钛镜架+1.67超薄镜片)。
验光服务:必须配备专业验光师,提供免费验光服务(这是吸引顾客的关键)。
销售话术:
对学生:“同学,你这度数涨得有点快,我推荐这款防蓝光镜片,能缓解看黑板时的视疲劳。”
对白领:“姐,您这副旧眼镜镜片磨损严重,会影响视觉清晰度,我给您换副新的,还送镜布和清洗液。”
对老年顾客:“爷爷,您这老花镜该换了,我给您配副渐进多焦点镜片,看远看近都清楚。”
关键细节:眼镜店要“专业感”,验光师必须持证上岗,店内挂满各种镜片资质证书,让顾客觉得“靠谱”。
记住,做生意不是比谁更聪明,而是比谁更懂人心——顾客要的不是便宜,而是占便宜的感觉;要的不是产品,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济再差,总有人能赚到钱,关键是要找到“刚需”的赛道,用真诚和专业打动顾客。
这三种店铺,看似普通,却藏着普通人逆袭的密码——不是赚快钱,而是赚稳钱;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用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