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败儿!
古有孟母三迁是为了好好教育儿子才不得已这样,今有亲儿子暴打93岁高龄母亲的事情,目前官方通报一出,老人也被政府妥善安置!
打母亲的男子最低最低也要收到管制的刑事处罚,根据刑法的法条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致人重伤或死亡,刑罚将更重。
![]()
93岁的母亲被亲生儿子殴打,这不是家庭纠纷,这是对伦理的凌迟,是对文明的羞辱。
事发于江苏常州嘉泽镇,监控里的一巴掌,让无数人心惊肉跳。老人坐在椅子上,什么也没做,儿子却扬手打脸、揪发、撕扯、怒骂,最后按倒在地。
![]()
她没有还手,只是哀叫、哭泣,像极了一只老去的兽,在等待命运的蹂躏。那是她的儿子,是她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是她晚年唯一的依靠。
而这场暴力,不是意外,也不是偶发,而是“日常”。女儿装了监控,不是为了防盗,而是为了“留证”。她说,这不是第一次,母亲经常被打,只是这一次,忍不下去了。
![]()
这不是一桩家庭私事,而是社会的集体震颤。
事发之后,网上炸了锅,网友骂声一片,连央媒都坐不住了,直接下场发声。
![]()
《中国妇女报》一针见血地指出:“家暴根本不是家务事,那是违法犯罪!”这句话说得重,但一点都不过分。
接下来就看伤情鉴定了——只要鉴定结果达到“轻伤”以上,那这事儿性质就彻底变了,家暴直接升级成“故意伤害罪”。
![]()
换句话说,这男的很可能要坐牢。而且别忘了,打的是93岁的亲妈,年纪这么大,只要伤得不轻,法院量刑时肯定会从重处理。
现在舆论越来越猛,事态升级,当地警方也火速出动,已经立案调查了。后续怎么处理,估计全国人民都盯着看。
![]()
拆迁款与亲情的“市场化”
从邻居到亲属的爆料可以看出,这个家庭并不贫困。两年前的拆迁,让原本平凡的农村家庭一夜暴富,而这笔“意外之财”,成为亲情最危险的毒药。老人五个子女,四个女儿外嫁,只剩这一个儿子——还是“老来得子”。
父母把他当命根子,四个姐姐也围着这个“小弟弟”转,一家人几乎把拆迁款都交给了他。房子归他,老人也跟着他住。但这份“安排”,不是出于道义,而是出于便利。女儿们偶尔来探望,送点吃的,但真正负担照顾任务的,是他。
![]()
问题来了:一个自小被宠坏、毫无责任感的人,怎么可能在中年突然觉醒、担起孝道?他要的不是照顾老母亲,而是享受“独占赡养权”的分红。他照顾,不是孝敬,而是“保管财产”。母亲,是他眼中的“提款机遗产”,不是亲人,更不是需要照顾的老人。
一旦老人失去了“价值”,他的忍耐也就断裂了。
![]()
家暴不是私事,是犯罪
很多人还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幻想,以为“教育一下”、“吓唬一下”,事情就能过去。但这起事件明确告诉我们:家庭暴力,是刑事犯罪。老人不是被骂了几句,也不是情绪失控下的推搡,而是连续耳光、拖拽、踢踹、按倒,持续时间超过一分钟。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惯性行为,是习惯性施虐。
而最令人愤怒的,是这个55岁的男人打完母亲后,竟然若无其事地坐回餐桌继续吃饭,像是什么也没发生一样。那副冷漠的表情,远比拳脚更可怕。
![]()
他不是失控,他很清醒。他知道母亲不会报警,知道姐妹们不会追责,知道这个家没人敢管他。
直到监控视频被公之于众,这个“清醒”的人,才终于翻车。
![]()
慈母多败儿,溺爱即是犯罪的温床
人们总说“慈母多败儿”,但很少有人真的反思:这个“慈”,到底是什么?
如果“慈”是无底线的纵容,是面对恶行的沉默,是放弃边界感、牺牲自我成全儿子,那么它不是爱,而是毁灭。
![]()
这个93岁的老人一生勤劳节俭,最大的错误,就是从小就把儿子当成天,什么都迁就他。甚至在被打得趴地痛哭时,她也没试图反抗,因为她不觉得这是错,她已经习惯了“儿子发脾气”。
而这,就是许多家庭最深的悲剧:老人对儿子的暴力早已内化成生活的一部分。
![]()
没有边界的爱,最终会成为掠夺。
儿子不是从小就坏的,而是在长年累月的“唯我独尊”里,逐渐形成了病态的权力感。
![]()
他觉得母亲是他的附属品,可以支配、可以辱骂、可以发泄。母亲的爱,不再是一种亲情回报的理由,而变成了暴力免死金牌。
这不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而是整个代际关系扭曲的缩影。
![]()
社会不该只做围观者
视频曝光后,警方介入,儿子被刑拘,官方也发通报,妇联表示将提供支持。
但问题远没有结束。大量网友担心:“这人会不会很快出来?”“老人最后会不会还是原谅他?”“他要是出来了,老人该怎么办?”
![]()
这种担忧不是多余,而是现实的写照。
中国在法律上虽然早已明确规定虐待老人为刑事罪,但真正落到实处、判刑的比例并不高。尤其在家庭成员之间,一句“和解了”“老人原谅了”,就可能让施暴者轻松逃脱法律制裁。
![]()
我们必须打破“家庭内部自我解决”的旧观念。法律的介入,不是撕裂家庭,而是对家庭中最弱一方的最后保护。
这个儿子打的是母亲,但也打了整个社会的脸。如果我们对这种事情沉默、宽容,那么就是在纵容下一次的发生。
![]()
最后的尊严,来自制度而非孝道
93岁,不再是可以自理的年纪。这样一位母亲,本该住在安养机构,接受专业照料,而不是靠“看心情”的子女来承担。
养老,已经不能靠传统的“养儿防老”了,特别是在儿子是个“时间炸弹”的情况下。
![]()
这起事件给我们一个极为清晰的信号:再不建立起公开透明的家庭暴力应对机制,再不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法律保护,“慈母遭拳脚”就不会是最后一起。
法律必须起作用,媒体必须持续关注,子女的溺爱也要止于理性。而整个社会,也该学会反思:一个五十多岁的成年人,为什么可以在亲情的掩护下,成为最冷血的施暴者?
![]()
这不是“意外”,这是蓄谋已久的麻木。而我们,不能再沉默。因为,下一个被打倒在地的老人,也可能是你我的亲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