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眼全球,不少车企都在放缓电动化脚步,唯独中国继续加码新能源,这步棋真的下对了吗?
消息的起因实际是来自全球车企的战略发布,比如奔驰将原计划2025年,电动车占比50%的目标,推迟到了2030年完成。
连在中国颇有“人缘”的大众也官宣,沃尔夫斯堡老家工厂,先按下了ID.3生产线的暂停键。
连美国也“砍刀”落地7500美元电动车补贴,销售目标更是缩水到只剩三成。
种种消息一出,似乎好像真的在说,别人都不玩了,就只有中国车企还在电动化之路上越走越远,事实真的如此吗?
![]()
如今新能源的火热程度不亚于当年的互联网,可那些老牌车企却像集体“踩刹车”,又是为什么?
![]()
可以肯定的是,让中国车企现在掉头不参与新能源,门儿都没有。
就近五年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一路飙升:2020年还在140万辆徘徊,到2024年直接冲破1300万辆大关,整整翻了快十倍。
销售总量也从2020年的5.4%,提升到了2024年40.9%,一举将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当今市场上主流车型。
这堪称飞跃式的提升,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同样让人不容小觑。
如果说2020年的市场规模还只有约2000亿元,那到了2024年就几乎就快翻了10倍,递增到了近20000亿元的超大规模。
从2020年-2024年仅仅是5年时间里,就创造出约50000亿元的市场价值。
放眼全球,能把新能源车做到千万量级,不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谁不想啃一下这块“超级蛋糕”。
![]()
所以,别说几个大牌车企放缓新能源计划,就是全世界不做了,我们依然也会坚守自己的发展战略。
新能源这趟高速列车一启动,带飞的远不只电车本身,而是把大半个工业体系和综合国力一块儿拉上了新台阶。
新兴的小米、理想、蔚来、塞力斯、小鹏等,一众造车新明星带来的经济效益就不用多说了。
对于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一系列老牌国产汽车品牌来说,新能源业务也为弥补了大家,在燃油车技术相对滞后的短板。
而与新能源汽车一起大火的还有一众配件制造商,宁德时代、汇川技术、拓普集团、三花智控等等,从电池到零部件生产,从智能控制到AI智驾。
从籍籍无名到市值近千亿、甚至超千亿的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相继产生。
各大企业把人有我无的制造技术,纷纷升级成人有我优的核心竞争力,就连一众国外企业也不得不跑到中国,学习最新的电车制造技术。
妥妥地把我们落在油车制造技术的面子,给一次性找回了。
另一方面,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可间接带来超50000万个就业岗位,对整体的国民经济提高也有裨益。
更为重要的是,新能源的发展也是我国摆脱能源缺失的一步大棋。
我国作为全球能源消耗大国,2024年的能源消费账单更是大得惊人,原油约2万亿美元的花费,煤炭进口也有约3000亿元的花费。
![]()
光是这些成本,还要建立在世界贸易少有争端的情况下。
而有了新能源发展的兜底,有效地缓解我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更能为我国每年节省超万亿的能源进口费用。
可以说,新能源乃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下至国民,上至国家,怎么算都是稳赚不赔,放弃那更是绝无可能。
![]()
说到底,老牌车企不是不想追,而是已经慢了半拍的脚步,想追也力不从心了。
仅仅是中国市场,如奔驰、宝马、奥迪等老牌豪车的销售,在2024年就同比下降了14%的销量。
反观新能源的市场渗透率,2024年却提高了40%还多的市场份额。
而这其中巨大的市场增量,从路上跑的新能源车型中就能看出,大多份额都被国产电车品牌抢占。
想必强如这些有着百年历史的车企来说,也不会先知道,中国电车发展速度会如此之快。
说起来电车的发展历史也不过20余年,而中国电车初见成效,也仅是2009年比亚迪的插混电车上市。
![]()
直到2020年,比亚迪在刀片电池的革新下,将纯电车型汉推出后,中国电车的发展才得已进去全新纪元。
短短五年,中国电车像被打通任督二脉,一路开挂冲进“光速模式”,不留神就把全球大半市场收入囊中。
这变化速度,相信对于一众老牌车企来说,不是不想快速反应,而是大象的转身速度,一定赶不上兔子快。
首先,对于一众国外品牌车企来说,虽然多有百年造车经验,可平台多为油车建造框架。
在油改电的生产链路上来说,在电车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油改电的成本投入过于巨大。
可就是一个犹豫间,就给中国品牌的电车发展,留出了反超的时间。
其次,就是在智能系统的研发上,更是失去了研发能力的优势。
中国人可以说是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能算,因此在智能系统开发上,更是先人于市场开发出多种智驾系统,为中国汽车品牌加码了众多核心竞争力。
![]()
还有就是中国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同样是走在全球前列。
得益于中国全维度的制造水平,任何关于制造的产品,只要是需求被发现,从解决需求再到产品上市,都能以最快时间完成交付。
这样商品化的速度,是离开中国全球各地都不能实现的生产能力。
各种因素凑到一块儿,让中国车企在电车这条新赛道上,直接完成了“弯道超车”。
![]()
而对于网络不少人恐慌的会不会是我们走错了,我们只能说,如今的市场早已不是我们仰人鼻息了。
曾经的工业革命,确实是拉开了中国和世界工业发展的进程。
我们深受技术落后和经济落后,导致的主权丢失、土地丢失、民不聊生等一系列的人为苦难盘剥。
师夷长技以制夷早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被一代人刻在骨子里的行为准则,并且被始终不断践行着。
在这几十年的埋头苦干中,我们早已在众多方面实现了对国外技术的反超。
无论是从新能源计划的发起,到我国风力、水力、光伏等一众绿电相关产业的落实。
还是在农业、军事、航空等众多领域的综合发展。
当别国的目标还处在PPT方案的时候,我国早已把一项项标准落在实处,并发展成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一项具体事宜。
单在新能源车这一条赛道上,中国手里就攥着475.6万件专利,妥妥的“技术银行”。
其中比亚迪作为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佼佼者,在纯电领域拥有近6万项专利。
![]()
而对于国外车企来说,想要追上已经在国际上领跑的中国车企,要么是如大众般,在欧洲市场狠砸超千亿欧元从头开始研发。
要么就如奔驰般,在中国本土建厂发展纯电业务,从地理位置上找平差距。
可以说,适应中国节奏,向中国发展看齐,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统一趋势。
只要有中国参与进来的大事小情,规则早已轮不到别国制定,如何跟上我们的发展节奏,才是他们要考虑的重点。
参考资料:
汽车商业评论:《电动化狂踩刹车,欧美集体和中国“唱反调”》
财联社:《多家跨国车企全面电动化再踩“刹车”》
凤凰财经:《多家跨国车企全面电动化再踩“刹车”》
作者:裴不了
编辑:柳叶叨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