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夜幕降临,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倒映在淮河中,显得格外璀璨。灯火明灭间,离不开一位电力人的匠心守护。他三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用脚步丈量了淮滨县城关及所有乡镇供电所,用双手精准校验了百万只电能表,对公司123条线路的每一个计量参数都熟记于心。他,就是信阳市劳动模范、淮滨县供电公司计量专业带头人郑乐锦。
在计量检定室,郑乐锦是个“斤斤计较”的人。一次,一个新建项目验收中,郑乐锦发现某关口互感器误差值为0.12%,虽符合0.2%的国标要求,但他仍坚持更换。他说:“特殊设备对电压稳定性要求极高,我们必须做到极限精度。”很多人不理解他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这份严谨,源自他早年在标准器室工作的经历——为减少温度影响,他养成夏天不开空调、冬天不穿厚棉衣的操作习惯,确保每项数据都经得起历史检验。他积极推广“三级质量追溯制”,要求每块电表从校验到安装全程可溯源,推动公司实现了计量综合差错率连续数年保持全市第一。他还推广“三色管理法”:红色标注技术薄弱人员、黄色标记疑难台区、绿色标识示范点位,通过“师带徒”“老带新”模式,实现团队能力整体提升。最终,他们提前3个月完成全县33万只智能表更换任务,换表投诉率几乎为零。
2021年,分布式光伏并网规模呈爆发式增长,骤增的发电量导致电网出现消纳难题,电压波动、设备过载等问题频发。郑乐锦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应用“刚柔并济”调控方案。在淮滨县张庄乡光伏扶贫电站调试现场,他废寝忘食,反复测算逆变器参数与电网承载力的匹配度,最终和厂家一起研发设计出“光储协同”控制模块,使该电站上网效率提升23%。
从青春年少到鬓染霜雪,郑乐锦30年扎根计量一线,始终以“毫厘必较”的匠心和“迎难而上”的担当,做万家光明的“守护者”。
(河南工人日报记者 杨思佳 通讯员 董锐)
来源:中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