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自己的家给卖了。”
说这句话时,王伟眼里满是血丝,声音沙哑。就在三个月前,他还在为成功“高位套现”而沾沾自喜,如今却悔得肠子都青了。
事情要从半年前说起。王伟住在城西一个房龄近20年的小区里,房子虽然旧了点,但位置便利,邻里和睦,一家三口住了十几年,充满了回忆。那时,楼市风声鹤唳,各种短视频和文章都在说:“房价还要跌!”“现在不卖,以后更卖不掉!”
![]()
一个中介小哥频繁联系他,话术如出一辙:“王哥,现在行情还行,你这房子还能卖300万。再等下去,恐怕250万都没人要了!拿着现金,租房住几年,等房价跌到底再抄底,不是更划算?”
王伟心动了。他看着账户里不曾有过的巨额数字,想象着房价暴跌后自己“抄底”大赚一笔的场景,一咬牙,签了合同。
卖房后的“美好生活”,仅仅维持了不到一个月。
拿到钱,王伟先换了辆好车,带着家人下了几次高级馆子。但新鲜感很快褪去,现实的铁拳接踵而至:
![]()
第一拳:租房,永远不是家。 他们租了个同地段的两居室,月租8000。房东一句话,可能就得搬家。孩子哭着问:“爸爸,我们为什么不能回自己的家?我想我房间墙上的贴纸。”王伟无言以对。那种漂泊感,是钱无法弥补的。
第二拳:抄底?底在哪儿? 他天天盯着房价,盼着暴跌。可现实是,核心地段的房价异常坚挺,甚至微涨。他看中的“潜力盘”,价格纹丝不动。他才明白,所谓的“暴跌论”是针对那些偏远郊区盘,而他卖掉的是配套成熟的“硬通货”。
第三拳:再也买不回来了。 最致命的一击来了。他之前卖房得了300万,刨去开销还剩290万。如今同小区同户型的房子,挂牌价已经到了320万。不算税费,他手里的钱已经不够买回原来的房子了。他完美地完成了一次“高卖低买”的反向操作。
“我亲手卖掉了自己的根。”
王伟现在每天都会绕路去原来住的小区门口坐一会儿。他看着熟悉的邻居买菜回来,互相打招呼;看着那棵他亲手种下的玉兰树,已经冒出了新芽。那里有他儿子的整个童年,有他和妻子十几年的奋斗记忆,有他们一点一滴布置起来的生活气息。
![]()
这一切,都被他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抄底梦”,给亲手卖掉了。
中介拿到了佣金,短视频博主赚到了流量,而他却失去了最宝贵的家。他终于明白,自住房和投资房完全是两码事。自住房是“巢”,是生活的容器,是风雨中的港湾;而他却错误地把它当成了一个可以随意交易的“筹码”。
这不是王伟一个人的故事。
在各大论坛上,越来越多卖掉自住房的人开始吐露心声:
“后悔,每天都在后悔。”
“以为自己是股神,能精准踩点,结果被市场狠狠教育。”
“劝大家,不是万不得已,千万别卖自住房。那种安定感,多少钱都买不回来。”
![]()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几个朴素的道理:
- 别用投资思维处理自住房。 自住房的核心功能是“居住”,它的价值在于为你和家人提供稳定和安宁。试图去预测市场波动,风险极高。
- 别轻信“末日预言”。 市场总有起伏,恐慌性言论最容易传播,但冷静下来看,核心资产的价值长期依然稳固。
- “家”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那份归属感、邻里关系和沉甸甸的记忆,是任何租金都无法支付的。
![]()
王伟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拼命工作,希望能早日攒够钱,把那个“家”买回来。尽管他知道,这很难。
如果你也正动念头想卖掉自住房,请务必三思。别等到失去了,才明白什么叫“无家可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