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份来自Fastdata极数的行业报告描绘出中国民宿市场的冰与火:2024年民宿市场规模突破422亿元,35.6万家民宿在风中点灯。残酷数据的延伸阅读是:近六成新民宿活不过三年,单体收益普遍「腰斩」。
竞争激烈的红海中,连锁品牌与独立小院,正各自演绎着截然不同的生存剧本。显得这道选择题愈发胶着:
拥有一个闲置物业,是开一家单体民宿,还是借力打力的品牌加盟?
单体与加盟的博弈是否注定非此即彼?
个性与规模的夹缝中,是否藏有第三条破局之路?
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来掰扯掰扯——
![]()
![]()
中国民宿行业正陷入一个矛盾的局面: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生存难度与日俱增。2014年至2024年间,民宿数量从约3万家暴增至超30万家,仅2024年就新增注册近10万家,创下近十年新高。截止2025年5月31日,我国新增注册3.3万家民宿相关企业。
与此同时,市场饱和问题凸显。近40万家的民宿企业中,近6成企业的成立时间不超三年,叠加去年民宿行业的平均收益创近五年新低。根据订单来了发布的《2024酒店、民宿行业数据与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民宿平均入住率为33%,创近5年新高。但平均房价降至502元/间夜,平均收益仅165.8元,双双创近五年新低。Fastdata 极数数据也表明,个人兼职的民宿经营模式占比由2019年的38.1%下滑至2025年的21.6%。
![]()
2024年底,三亚、大理、丽江等地掀起一波民宿转让潮,仅小红书平台上,「民宿转让」话题的浏览量就已近800万次,超过10万条的讨论背后,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伤心故事。
今年上半年指点网更新了一批桐庐民宿转让信息,其中不少位于莪山畲族乡。民宿有新开店,也有老品牌,转让数量之多让人震惊——且大多数民宿是无转让费,以出租形式对外寻求合作。
2025 年的十一长假里,大理苍山脚下的民宿老板老张举着「旺铺转让」的牌子站在路边,与官方通报的 285.6 万人次游客量形成鲜明反差——明明游客人山人海,自家民宿的入住率却只有 64.2%,超 36%的房间空着,房价更是跌到去年的一半,「全女生院子月租 900 元,日均才 30 元,投资几百万开民宿,现在月薪仅 3 千」。这种「游客量爆棚但民宿不赚钱」的矛盾,并非个例,是旅游市场结构性变革的集中体现。
![]()
收益持续走低,转让现象的加剧,都折射出单体民宿的生存困境,根源何在?
根源之一:流量成本高挤压利润空间。
在流量红利消退的当下,单体民宿既缺乏与OTA平台议价的能力,也受限于人力财力,难以开展有效的新媒体营销。这使其陷入两难:依赖OTA平台,则被高额佣金牵制;自建营销渠道,又因能力不足而收效甚微。
2025年「五一」假期数据就是明证。携程、美团、飞猪三大平台的佣金率已攀升至15%–20%,部分旺季时段甚至高达25%。同时,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2024年全国超30万家民宿中,80%以上依赖OTA获客。即使旺季入住率高达85%,高昂的佣金和激烈的价格战仍让实际利润大幅缩水。
这种被动的流量依赖,推高了单体民宿的获客成本,更在根本上动摇着民宿的生存基础。
![]()
根源之二:收益持续走低,同质化内卷严重。
以大理为例,2023年新增1985家民宿,总量近9000家,拥有11.85万间客房。去年国庆期间超3.5万间房空置,相当于150家大型酒店的体量。
云南民宿协会分析,供给严重过剩直接引发了价格战,有民宿推出月租900元、日均30元的低价,利润空间被压缩殆尽。而利润锐减则将导致服务品质下滑:装修材料简陋、床品质量参差、服务人员专业度不足等问题凸显。更严重的是设计风格千篇一律,「网红风」淹没本地特色,形成「价格战-利润压缩-服务下降-差评增多-继续降价」的恶性循环。
最终,游客感叹「千元体验不及五星酒店」,民宿主则陷入「投资数百万,月薪三千元」的窘境,不得不挂出「旺铺转让」的牌子。可见,同质化竞争或也是压垮单体民宿的一根稻草。
![]()
![]()
在行业洗牌加速的当下,选择成为单打独斗的民宿主,或是加入品牌联盟,各有利弊。
1.单体民宿:灵活性与风险性的双重博弈
单体民宿最大的魅力在于「非标」与灵活。相较于品牌民宿的标准化流程,单体民宿主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往往更加到位,能打造出极具个人风格和在地特色的空间。
杭州一家民宿因提供「可撸退役警犬」的特色服务在社交平台爆红;北京胡同里的一家民宿,则凭借主理人独有的「故宫深度讲解」服务,实现了近80%的惊人复购率。这类民宿通过场景创新与文化赋能,构建起独特的竞争壁垒。
![]()
自由的另一面是孤独面对风险。单体民宿的抗风险能力正是它的生存挑战。
单体民宿的脆弱性在政策变动、市场波动与渠道依赖中暴露无遗。比如,近年来地方政府对民宿的监管日益收紧。莫干山某民宿曾因部分建筑被认定为违章搭建而面临强制拆除。作为单体经营,缺乏母公司的资金与法律支持,最终只能忍痛转让,品牌价值归零。
市场淡旺季的冲击对单体民宿同样致命。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北京怀柔大水峪村一位经营三年的民宿主透露,「每年不仅需要支付7万租金,还有比村民贵一倍的水费以及3650元的卫生费。作为单店,当市场遇冷时甚至难以赚回租金,更没有多余的钱去改造升级民宿。」在市场下行时难以覆盖,最终他选择退出,却连转让都无人问津。
![]()
2.加盟品牌:标准化赋能与个性化桎梏
加盟品牌的核心在于「标准化」,相比零散运营的单体民宿,品牌化的民宿不仅更具辨识度,还能通过统一的品质、服务和营销,为单体民宿注入强大生命力。
以旅悦集团旗下的「花筑·大理古城定格客栈」为例,该客栈本是一家单体民宿,加盟后经历了统一的VI改造并实施「花筑百分」服务标准,从根源上消除了旅客对卫生和服务的疑虑。加盟店能接入品牌的中央预订系统和会员体系,获得双重流量。
据悉,加盟后次月该民宿的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便达到362.1元,入住率突破118.8%,总营收升至17万元。品牌集采也能降低运营物资成本,缓解了单店的采购压力。
![]()
同样,加盟品牌也有两面性,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对个性化表达的束缚。
为了维持品牌调性,联盟常要求民宿在装修、服务流程上保持统一,这不可避免地压缩了主人的个性化表达空间。
例如,浙江桐庐的「故迟」品牌旗下民宿就暴露了一些问题,其「青丘山野」与「一宅一院」项目主题雷同,均围绕常见的稻田泳池、山景房,缺乏独特IP,使其陷入同质化竞争,未能有效带动业绩。更值得玩味的是,其中一家在OTA平台上的信息已「去故迟化」,其抖音账号也出现品牌名并存的现象,反映出在品牌赋能效果不佳时,单体民宿的独立身份反而更加模糊,处境尴尬。
![]()
![]()
单体民宿与品牌加盟并非简单的优劣之分,而是资源、能力与目标市场的匹配选择。品牌联盟的路径倚重「标准化」复制,而民宿的魅力本源却在于「非标」的个性与温度。当两者难以两全时,行业是否还存在「第三条道路」?答案或许正藏在几种融合与协同的创新实践之中。
路径一:标准化框架内的非标表达
纯粹的「非标」难以做大,纯粹的「标准化」则易失却民宿的本真。两者之间,那些在「标准化」框架内巧妙融入「非标」灵魂的实践,或是一种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目前,一些主流连锁民宿品牌正朝此方向探索,其模式核心在于将卫生、安全、睡眠、网络等核心服务环节标准化,以此构筑品质信任的基石。与此同时,在设计美学、文化活动和本地体验等维度,则充分赋予单店自由发挥的空间,注入独特的灵魂。形成「标准化保障体验,非标化创造差异」的平衡。
![]()
典型案例就是西坡象山与西坡秦岭。品牌提供的是一个「工具箱」和「标准框架」,单店主人或店长可以在框架内自由发挥,从而实现标准化管理与非标体验的有机统一。比如西坡秦岭将原本闲置的老屋都进行了利用,外观依然保留陕南民居特点,比如瓦屋顶、砖雕装饰和土黄色夯土墙面,并融入陕南老家具与手工艺品,使每间客房都承载着独特的秦岭记忆。西坡象山的建筑改造同样充分尊重当地特色与场地条件。这里原本是一些闲置的老旧建筑,西坡没有采用千篇一律的设计方案,而是「因地制宜」,修旧如旧的建筑,留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
在体验活动上,西坡秦岭结合当地资源,带领客人参与季节性农事——春季采茶制茶,夏季入山识草药,秋季收获核桃与柿子,冬季则围炉烤火,听护林员讲述秦岭生态故事。西坡象山鉴于象山丰富的海洋资源,民宿安排了出海捕鱼、海边徒步探险、手工艺体验课程等活动。
这些非标准化的体验高度依赖当地自然与人文资源,既降低了规模化复制的难度,又保留了民宿的「在地性」灵魂。
![]()
![]()
西坡秦岭、西坡象山
路径二:区域民宿联盟:「小集群」实现「大协同」
民宿业的进化路径已从早期的「原生民宿」、「主题民宿」迈向「乡村民宿综合体」与「文旅生活美学空间」的集群发展阶段。
单体民宿往往势单力薄,抗风险能力弱,而形成一个民宿集群或联盟后,则可以通过资源整合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集群能够突出独特的区域定位,开展共同营销,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形成「1+1>2」的合力,同时依然保留各单体民宿的个性化特色。
![]()
在众多成功的民宿集群案例中,黄河宿集无疑是一个典范的存在。它位于宁夏中卫,汇聚了飞茑集、大乐之野、西坡等多家头部品牌,在统一的规划下形成了丰富多元的业态组合,如特色餐厅、咖啡馆、手工艺品店、书店等,还开设了沙漠徒步、观星等户外体验项目,通过这种「民宿+」的复合模式,有效延长了停留时间并提升了整体客单价。
![]()
![]()
![]()
![]()
黄河宿集
而飞茑集参与打造的草原宿集则展现了草原度假目的地的全新可能。该宿集汇聚了多家知名民宿品牌,并构建了包含住宿、餐饮、美术馆、咖啡馆、马场、户外剧场及草原深度游等完整业态。其中,颇具特色的「空山九帖」书咖,不仅承担接待功能,更将阅读、咖啡与草原文化诗意融合,成为宿集的精神文化中心。此外,宿集还定期举办那达慕大会、草原音乐节、星空观测等特色活动,让客人在享受标准化服务的同时,沉浸式体验蒙古族的游牧文化与草原生活的独特魅力。
![]()
![]()
![]()
草原宿集
成都安仁古镇的「公馆民宿联盟」则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7家由民国公馆改造的民宿通过「会员积分互通」与「主题线路联动」,构建起「住公馆、逛博物馆、看沉浸式戏剧」的文旅生态。据四川新闻网报道,此模式有效整合了分散资源,形成了显著的集群效应。联盟通过共享中央预订渠道,降低了对OTA平台的依赖,提升了利润;其推出的主题游线路也显著拉动了古镇的整体消费。
这一实践表明,通过联盟化运作,民宿可以在保持个体特色的同时,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
![]()
在民宿行业的漫长征程中,「小而美」与「标准化」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真正可持续的路径,恰恰在于让标准化保障体验的底线,非标文化定义体验的上限。
未来的理想图景,或许是独立民宿以极致的「特色与温度」坚守价值,而品牌联盟则在「效率与规模」中为个性留白,共同构成行业丰富生态。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文中图片来源:摄影师王宁、大米
参考资料:
[1].《国庆节云南民宿现象深度分析报告》,云南民宿协会
[2].《从「散装」到「抱团」,临安民宿小集群拼出一个共富生态!》,临安文旅发布
[3].《六成民宿老板后悔了》,酒管财经
[4].《行业观察|告别「躺赚」,民宿突围路在何方?》,杭州民宿协会
[5].《价格暴跌、疯狂内卷的民宿,被这届中产抛弃了吗?》,三联生活周刊
[6].《OTA平台「三国杀」升级:旺季民宿如何摆脱依赖,抢回流量主权?》,云南民宿协会
[7].《「小而美」 VS 「连锁化」:存量时代,哪种民宿模式更能「活下去」?》,云南民宿协会
[8].《花筑精选案例》,旅悦加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