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最大败笔,非夷陵之战,而是临终前提拔了一个小人,毁了蜀汉。
刘备用人和诸葛亮用人有一个巨大的区别。刘备用人其实不看德行,但凡有一方面专才的能人,刘备也用也提拔,说白了就是刘备不管你人品怎么样,不管你会不会内斗,不管你是不是小人,只要你能力强我就愿意用你。当然刘备本人在世的话,那肯定能制约得住这小人。
![]()
而诸葛亮用人其实德行考核是第一优先级的,人品差的、性格莽撞的人诸葛亮一般不会考虑先用,但这也会导致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提拔了马谡。马谡人品虽然不错,但是爱吹牛逼啊,实际上能力一般,吹得五花八门的。
两者用人方式,本质上都没有错,各有千秋,所以蜀汉前期,刘备+诸葛亮这一配合,能使蜀汉内部各个人才比较好团结起来,显得蒸蒸日上。
不要以为刘备没看错过人,刘备也有看错的时候。刘备临终前其实最大的败笔就是看错了一个人,此人便是托孤副手李严。刘备夷陵之战败只是损失了生力军兵力,兵力还可以再培养,但托孤副手的选错,是影响蜀汉国祚的一件大事,至少影响了10多年。
![]()
来看李严的破格提拔之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李严的官职是辅汉将军。《华阳国志》记载:进魏延镇北将军;李严辅汉将军,襄阳马良为侍中,杨仪为尚书。辅汉将军其实就是,东汉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不过地位是高的,李严具体管理的地盘其实是犍为郡,他是太守。
而到了刘备临终前,《三国志》记载:章武二年,先主征李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李严就直接被刘备提拔为了尚书令,要知道刘备的尚书令,第一任是法正,之后是刘巴,都是实权的,可惜刘巴在刘备托孤之前也去世了,这之后就轮到了李严。刘备的意思其实很明显了,接着,章武三年,先主疾病,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主意李严又兼任了中都护。相当于,李严中央军权+政权都有了。这可是不得了的,显然李严就是刘备死前特意提拔的一个小人,刘备的意图其实估计就是制约诸葛亮大权独揽,或者制约诸葛亮一手遮天。
![]()
但蜀汉公元223年-公元234年这十多年表明了,李严就是一个小人,格局太小了,只想要割土封疆,只想要高官厚禄,完全不想要北伐,完全不想要兴复汉室。诸葛亮其实已经三番两次再礼让李严了,但是李严还在得寸进尺,《三国志》记载:臣当北出,欲得李严兵以镇汉中,李严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剌史。诸葛亮想让李严配合他一起去北伐,但是李严只想要做巴州刺史享受一方。关键是有一次北伐,李严运粮不利还甩锅,倒打一耙,这完全就是不一致对外搞内斗了。
提拔李严,绝对是刘备一生最大败笔了,这一小人毁了蜀汉后期关键十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