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
本文转载自11月14日国家金融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本文字数:2689字
阅读时间:9分钟
时代共振 AI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2010年起,人类社会进入到以AI变革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这是前三次工业革命的集大成者,是一种颠覆性的变革,人们的就业、一般常识、一般性服务都受到了挑战,金融是其中受影响非常大的的一个领域。面对挑战,首先监管必须进步,要看到时代变化所带来的金融业态、金融功能、金融风险源和风险结构的变化,并基于这种逻辑来调整监管的准则。对商业银行而言,城市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如何走出一条智能化的道路,是摆在面前的迫切命题。但AI在银行的应用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语音服务方面,而在革命性的风险识别以及组合等方面。当然,AI时代对证券、资本市场的挑战更全面、更严重,因为它的替代性更大,只要有深度的算法、科学的模型,通过AI来进行财富管理将比85%以上的基金经理都厉害。此外,人工智能除了服务场景,还会慢慢进入到大规模的生产场景,将对社会就业带来挑战;人工智能还将延伸到科学研究,未来它可能比大多数科学家都厉害;对一些新基金业态,包括战略性基金和大基金等也提出新的要求,因为单一的资本形态难以抵挡相关的风险。
AI的核心要素是算力、算法和数据,对人类社会的生产行业、财富管理模式、社会的演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组织形态等都带来深刻的变革,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也将会淘汰很多传统领域。对AI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深度变化作全面解读,无论是对银行还是资本市场改革都有很大帮助。
中国经济 重视过剩时代的消费扩张
围绕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改革路径,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市场经济之路,中国经济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AI引领科技创新的背景下,中国已告别“短缺经济”,全面进入到“过剩经济”时代。未来要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要保持中国制造在全球占比长期达到1/3,经济理论逻辑和政策重点也要随之发生转型,要由过去重视生产场景转为重视消费理论的研究。消费的扩张受到很多变量的约束,要研究消费的扩张是由什么来决定,要解决约束消费的背后深层逻辑和深层制约因素。
第一,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必须要把收入的增长作为消费扩张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而收入的增长和就业有直接关系,因此要从扩大就业的逻辑角度、从满足每年1200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度,来充分重视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此外,还要将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转到“过剩经济”时代上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体制,逐步提高居民、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第二,消费是财富的函数。如果说收入是居民消费的流量,那么财富就是存量。存量财富首先必须安全,其次要微微上涨,同时又有现期收入的保障,这才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特征。要让存量财富得到保护,必须要完善法治。而要改善存量财富的结构和物理形态,就要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不能将资本市场简单视为银行体系以外的第二融资体系,其重要使命是实现整个社会财富结构的转型,让存量财富能够和经济增长有某种函数关系、有一定挂钩,以实现经济增长的红利和福利化。消费还和社会保障有关系,如何完善社会保障,除了个人努力,政府方面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慢慢减少经济建设和投资的比重,提高民生、社会保障的支出,逐步消除人们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顾虑。三要优化供给结构。要着力防止财政的金融化、财政的过于市场化、金融的过于财政化这一趋势,要充分区分并发挥财政承担社会稳定的基本职责,金融发挥着支持社会发展的职责。
中国金融 基于需求变革进行创新
中国金融要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促进中国产业升级迭代、要孵化并推动高科技企业和科创型企业的发展,同时满足投资者、消费者、市场主体不断变化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还要为“金融强国”这个宏伟目标而努力。全国几千家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中,定价较好、市场认可度高、竞争力较大的都有着共同特点:能较好地满足包括大客户、中小储户,投资者、企业家以及“五大金融”的各种金融需求。
中国金融“十五五”时期重要的任务是基于市场和实体经济进行创新,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一是做好财富管理。随着人们越来越富有,高净值客户越来越多,要着力创造更多产品和服务,满足包括高净值客户在内的所有金融消费者的诉求。二是要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在当前高科技企业由于财务指标、风险过滤机制等原因获得融资的概率较小的现实语境下,满足高科技企业、科创型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也是“十五五”时期面临的一大任务,其中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变得特别重要。三是要锁定未来的不确定性。各种锁定风险、对冲风险的机制和工具要发展起来,而且要很好地使用。四是要金融的开放。包括人民币的自由化、国际化以及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都是金融面临的巨大任务。五是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利率下行、出现“通缩”的情况下,经济复苏必然来自于完善的法制和与市场经济原则相匹配的制度体系,而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激励。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看似是一朵有毒的花,但它能结出美丽的果”。
资本市场 重塑市场生态链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不能没有前行者、创新者,在制度设计上就必须为创新驱动提供保障,资本市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形态,能通过财富溢价或制度性溢价,充分发挥激励功能,使社会的前行者、向上者、创新者获得收益。
2024年9月24日之后,资本市场进入改革周期。首先要调整认知,资本市场不主要是融资机制,而是一种激励机制和财富管理、投资机制。其次要做好资本市场改革。一是改革资产管理。要让投资者获得风险收益率,就要让资本市场的资产、企业有可预期性、可投资性。因此,要进一步调整上市公司结构,通过提高高科技企业占比,改善资本市场的整体成长性。二是改革需求端、资金端。过去的投资市场主要是个人投资者为主,“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的改革重点是让大资金进入市场。资金端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市场的流动性更加充分,以进一步发挥发现价格的功能、资产流动的功能。三是改革制度端。法律制度要从主要围绕融资者而设立过渡到保护投资者权益为核心的制度设计中。一要确保市场的透明度,这是资本市场的生命线,也是实现公平的逻辑起点。二要严刑峻法,追责体系从行政处罚为主转向民事赔偿与刑事处罚并重,显著提高处罚力度,让欺诈上市、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规违法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减少资本市场的踩雷爆雷现象。“十五五”时期如果能让中国资本市场没有雷,我认为改革的目标就达到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