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6点,老李家的厨房又响起了炒菜声。64岁的李大爷像往常一样5点不到就起床,准备一大桌热腾腾的早餐,洗衣擦地、顺道把小区花坛的杂草都拔了。
这一刻,他觉得特别充实。但最近一次体检时,医生却语重心长地叮嘱老李:“过了60岁,宁愿多睡会儿,也千万别太早起床瞎忙活,有些事,做错了,反倒伤身还不自知。”
你是不是也常常听人夸“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以为年纪大了更得勤快?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尤其对于60岁以上的朋友来说,哪些看似“勤快”的习惯其实对健康反而有潜在风险?
如果说,每天多睡半小时,甚至午睡一会儿,比忙着做那几件事都更有益健康你会相信吗?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至今还深信不疑。
不少中老年人总害怕“闲着废了”,但研究发现,过早起床、过度劳作会扰乱生理节律,对身体并非总有益。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发布的研究指出,60岁以上老年人,每日睡足7-8小时,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比睡眠不足者降低约24.4%。
而另一项汇总分析也显示,频繁在凌晨5、6点起床并立即大量活动的人,患心律失常的比例高出常人约14%。
![]()
专家解释,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应激能力下降。晨起时交感神经由静转动,骤然活动天地温差变化大,血压、心率波动容易加剧心血管病发作风险。
更别说天气转冷或气温忽高忽低,一些老年人过早顶着寒气、空腹锻炼,反倒对身体造成隐形伤害。
除了早起瞎忙活,超负荷劳动、急于洗冷水澡、隔夜食物反复加热等,也是医生反复劝诫的“陋习”。这些看似小事,却直接关系到健康底线。
![]()
医生建议,60岁以后,宁愿多睡一会儿,也要避开这4个误区。
过早起床即刻锻炼
不少老年朋友习惯天不亮就在公园晨走,却忽略冻气对心脑血管的刺激。《英国医学杂志》数据显示,清晨锻炼人群心梗发病率比上午10点以后高出18.2%。尤其体质较弱、有三高基础的人群,应避免凌晨或清晨空腹剧烈活动。
空腹大量饮水或进食油腻重食
早上醒来,肠胃尚未充分苏醒,猛灌冷水或大口进食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造成胃胀、恶心甚至胆囊炎复发。最新《膳食指南》建议,老年人晨起首选温开水、小口慢饮,早餐宜清淡、易消化。
![]()
一醒后马上服药/量血压,不根据医嘱调整
很多慢病患者怕漏药,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吃药、测血压。殊不知,夜间与清晨血压本有波动,任性调整剂量反致血压不稳,甚至低血压危及安全。
《中国高血压患者生活管理手册》强调,应根据医生建议分时段服药和血压监测,切忌自己擅自处理。
清晨大扫除或立即做重体力活
多数家庭主妇、老年人总怕“懒”着,拼命干家务。可实际上,清晨空气湿冷、血流尚慢,快速弯腰搬抬、上下楼梯极易诱发胸闷、头晕,甚至脑卒中风险被悄悄放大。建议早上起床后,尽量静坐活动10-15分钟再做简单家务。
慢起床,静养10分钟。醒来后不急着起身,下床前可先活动手脚四肢,做做缓和拉伸,适应身体节律。
温和进食,有序服药。早餐前先喝半杯温水,30分钟后吃早餐,远离油腻。所有药物、血压血糖监测应遵医嘱定点定量。
![]()
循序渐进锻炼,上午10点—下午4点是黄金时段。选择适合自己体力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慢跑),避免高强度、极端天气下室外运动。
家务分段做,避免一味急躁或长时间弯腰。任何家务活应量力而行,可以结合家人一起分担,防止意外。
午睡20-30分钟,有助恢复。医学数据表明,每天适度午睡者记忆保留率较不午睡人群高出15%以上,且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率显著降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