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张照片悄然引起了网络热议,将44岁的田朴珺推向了风口浪尖。
照片里,她与演员袁弘并肩漫步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校园里,两人低声交谈,神态轻松。
![]()
但大家的目光,却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她身上,一身浅咖色休闲西装,头发随意挽起,素颜淡妆,显得格外松弛。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略显圆润的身材,与以往镜头前纤瘦的形象大相径庭,腰胯部位的曲线也不再紧致。
![]()
照片一经发布,“田朴珺发福明显”的议论不绝于耳。
然而,在诸多或调侃或惋惜的声音中,更多人抛出了一个疑问。
![]()
这位不再刻意维持少女感的女性,究竟凭什么让比她大30岁的王石,至今仍旧对她死心塌地?
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得从这次上海之行的真实目的说起。
![]()
其实,田朴珺和袁弘的同框,并非外界猜测的私人约会,而是共同出席上海戏剧学院举办的“青年影视创作论坛”。
袁弘作为上戏的校友,出席活动自然是情理之中。而田朴珺,虽然毕业于戏剧学院,但她骨子里流淌着上海人的血液,对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情感和连接。
![]()
在论坛上,田朴珺以制片人的身份登台发言,她条理清晰地剖析了当前影视行业的生态,并就青年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见解。她的观点犀利,言辞恳切,引得台下掌声阵阵。
期间,袁弘还主动起身为她递话筒,两人之间的互动,更多展现出的是同行间的专业默契和尊重。
![]()
论坛结束后,田朴珺没有选择特殊待遇,而是和师生们一同前往食堂就餐。她端着餐盘排队,毫无架子,甚至主动与认出她的学生合影,展现出一种真实而亲切的姿态。
事实上,这并非田朴珺第一次被提及“发福”。去年广州车展,她陪同王石出席活动时,一袭蓝色连衣裙就被部分媒体形容显壮。
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上,她的开叉礼服虽然气场十足,但手臂线条的变化也未能逃过网友的火眼金睛。
然而,据她身边人透露,这种身形变化,并非是放任自流,而是她刻意为之的结果。
![]()
早些年,为了拍摄纪录片《谢谢你,纽约》,田朴珺曾因过度节食,体重一度跌至80多斤,身体甚至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
在医生的建议下,她才开始调整饮食结构,逐渐恢复到正常体重。现在的她,更注重身体的舒适和健康,不会再为了上镜效果而刻意减肥。
![]()
王石也常常对她说,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这种不迎合外界审美、坚持自我的生活态度,其实贯穿了田朴珺大半个人生。
1981年,田朴珺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都是本分人。从小,她就透着一股拧劲儿。学舞蹈时,压腿压到哭鼻子也不肯放弃。
![]()
17岁那年,她瞒着父母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硬是从几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想。
然而,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玩笑。21岁时,她因为违反校规被中戏退学,这个打击让她一度躲在出租屋里,不敢见人。
![]()
为了生计,她做起了房地产销售,骑着自行车跑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凭借过人的毅力和口才,最多时一个月卖出三套豪宅,拿到的提成甚至比同期上班族一年的工资还高。
真正改变田朴珺人生轨迹的,是2008年她进入长江商学院深造。在这里,她不光系统学习了商业知识,更结识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其中就包括当时的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
![]()
2012年,媒体曝光了两人在深圳一起吃饭的照片,于是大家对田朴珺的指责声铺天盖地。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田朴珺没有选择辩解,而是默默地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
2013年,由她担任制片人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上映,最终拿下上亿票房,成为当年的票房黑马。
![]()
在庆功宴上,她站在导演陈可辛身边,笑着说,这部电影的投资,是自己卖房凑的。这句话,轻描淡写却掷地有声,展现了她独立闯荡的决心和实力。
从演员到制片人,田朴珺用了五年时间,用作品证明了自己不是王石身边的女人,而是独立的田朴珺。
![]()
之后她推出的《谢谢你》系列纪录片,更是让业界对她刮目相看。为了采访建筑大师贝聿铭,她提前半年研究对方作品,先后三次飞往美国预约,最终用真诚打动了这位百岁老人。
采访前英国首相布莱尔时,她全程用英语交流,话题从政治聊到家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让随行翻译都暗自佩服。
![]()
这部纪录片不光拿下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还被多所高校当作影视创作教材。
如今,她的事业版图已拓展到大健康产业,旗下的健康管理公司去年营收突破亿元,真正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自主。
![]()
而她与王石的感情,也在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中愈发稳固。2015年4月,王石在万科股东会上首次公开承认与田朴珺的关系。
面对股东的质疑,他坦然表示:田朴珺小姐的能力,比他认识的很多男性都强。
![]()
2018年10月,两人在亚洲创变者颁奖典礼上低调完婚,没有盛大的婚礼,只邀请了双方亲友见证。
今年3月,74岁的王石带着田朴珺登上《家居廊》杂志封面。照片里,两人穿着情侣款家居服,在自家花园里修剪花草。
![]()
王石给田朴珺递剪刀时,眼神里的宠溺藏都藏不住,温馨而自然。
很多人好奇,相差30岁的两人,到底有什么共同话题?答案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
王石酷爱登山,田朴珺就陪着他一起征服珠峰大本营,哪怕高原反应严重,也咬牙坚持。
田朴珺喜欢研究美食,王石就放下身段跟着她学做红烧肉,虽然第一次做糊了,却让两人笑了半天。
![]()
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契合。王石退休后投身公益事业,田朴珺就发起“乡村教师影像计划”,用镜头记录基层教师的故事。
王石关注环保,田朴珺就把公司的办公区全部换成节能设备,还推出环保主题的纪录片。用王石的话说:和她在一起,感觉自己永远年轻,有探索世界的动力。
![]()
今年1月,王石在一场公益直播中意外透露,他和田朴珺有一个3岁的女儿,是他们结婚后顺其自然有的,小姑娘很像她妈妈,性子倔,喜欢画画。
这个消息让外界哗然,毕竟此前两人从未公开过孩子的任何信息。之后有网友拍到,田朴珺经常带着女儿去北京的儿童图书馆,穿着简单的运动服,亲自给孩子讲故事。
![]()
周末的时候,一家三口会去郊区的农场体验生活,王石牵着女儿的手教她认识农作物,田朴珺则在一旁拍照,画面温馨而充满爱意。
也说明了好的感情从来不是靠外貌维系,而是靠相互成就的默契和精神层面的共鸣。田朴珺不是王石的附属品,而是与他并肩站立的“战友”。
![]()
她有自己的战场,有自己的荣耀,也有足够的底气和他一起面对人生的风雨。就像她在《习惯就好》里写的:“别人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要什么。”
![]()
信息来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