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到12日这两天,G7国家的外长在加拿大举行了外长会议,这是他们今年第二次集中碰面。此次会议主要围绕三方面内容展开讨论,分别是乌克兰局势、台海问题以及关键矿产供应链相关事宜。会议结束后,一份言辞激烈的联合声明吸引了外界目光。声明里三次直接提及中国,核心内容大致是:不许中国援助俄罗斯,不许中国对台湾动用武力,不许中国限制稀土出口。
![]()
从表面看,这份声明像是针对全球安全和经济秩序发布的“原则性声明”,但实质上,这是西方国家试图通过统一口径的方式,重新界定与中国竞争的界限。在G7的这份声明里,“第一个不许”最具攻击性。它将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正常的经贸往来,歪曲成俄乌冲突的“关键影响因素”,甚至暗示中国在“助力战争机器运转”。
这种说法既没有事实支撑,也暴露出G7对自身政策失效的担忧。自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几乎用尽了制裁手段,然而俄罗斯经济并未如他们预想的那般崩溃,反而凭借能源、粮食以及亚非市场保持了稳定。G7需要找个理由来掩盖这种失败,中国便成了他们眼中的最佳“替罪羊”。
不过,这种做法存在两大问题。其一,中国从未向俄罗斯提供过武器援助,这一点连G7内部成员心里都清楚。所谓“军民两用物项”的说法,不过是故意模糊概念,营造舆论氛围的手段。与其说这是对中国的指责,不如说是G7在掩盖自身的无能。乌克兰战场的僵持局面并非中国造成,而是西方政策导致的,军事援助不断升级,外交解决途径却被系统性封堵。
![]()
其二,美国和欧洲在俄乌问题上的利益诉求早已出现分歧。美国希望借助冲突削弱俄罗斯的战略能力,而欧洲国家更担忧能源安全和经济衰退问题。于是,编造“中国援俄”的谣言就成了他们共同的发泄口,既能转移国内压力,又能营造一种“团结一致”的假象。这场外交作秀的重点并非俄罗斯,而是通过舆论,把俄乌战事陷入胶着状态的责任推给中国,以此为自己政策的延续制造所谓的“合法性”。
“第二个不许”聚焦于台海问题。G7声明沿用了以往的老调,反对“以武力或胁迫手段单方面改变现状”,同时鼓励台湾“有意义地参与国际组织”。这段话看似老生常谈,实则更具挑衅性。就在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抛出所谓的“台海存亡论”,妄图以安全议题来影响中日关系。如今,G7的声明无疑为这类言论提供了国际层面的背景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声明中并未出现“军事援助台湾”或“集体自卫”之类的表述,这暴露出七国在台海问题上的矛盾心态:既想利用台湾来牵制中国,又害怕过度刺激中国。
“第三个不许”涉及经济领域——“不许中国限制稀土出口”。G7在声明中表示“对关键金属供应链中的非市场化行为表示担忧”,并呼吁避免将贸易政治化。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过去两年,从芯片到电动车供应链,西方国家频繁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进行限制。如今,当中国调整稀土出口政策时,他们却厚着脸皮指责“市场扭曲”,这是典型的欧美式双重标准。
![]()
实际上,G7真正担心的并非稀土本身,而是担心失去对全球资源流动的定价权。长期以来,他们习惯凭借制度和资本优势掌控产业链话语权。但如今,中国在关键矿产、制造业以及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崛起,让这种垄断模式失去了效力。稀土问题只是一个缩影,它反映出G7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定义规则,却又不愿接受多极化格局的尴尬处境。这份联合声明,本质上就是希望中国继续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执行者的角色,而非规则制定者。
总体而言,G7外长提出的所谓“三个不许”,不过是对现实无力改变的一种宣泄。真正的国际影响力,从来不是靠说“不许”就能获得的,而是取决于谁能在危机中提供稳定的环境和发展机会。G7的声明看似强硬,实际上只是旧体系在走向衰落时的一种本能挣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