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伤寒论》第12条桂枝汤方后注中写道:“适寒温服……啜热稀粥……温覆……后服小促其间……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笔者将其总结为5措施,分别是:温服、温覆、啜热稀粥、将息、禁忌。宋本《伤寒论》第35条麻黄汤方后注中写的是“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笔者要提的问题是:不用桂枝汤、麻黄汤,只用方后注中的用法,能够“取微似汗”吗?不用药取汗和用药取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从案例来看“温服”“温覆”可发汗、可过汗
贺某,女,37岁。2025年6月3日门诊时讲述了她“温服”“温覆”出汗过多的情况。患者银屑病多年,素来舌体淡胖,比较容易出汗,不太容易发烧。在广汗法门诊接受了希望“扬、火、烧”、身体尽快转阳、“可控发热”的理念后,服用肉桂纯阳汤加黄芪(肉桂15克,生姜15克,大枣12克,黄芪10克),目标是出汗减少,可控地上火、发热。2025年5月30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升至38.9℃,持续两天。发热伴恶寒,身体疼痛难忍,嗓子持续疼痛、牙疼。发热过程中,患者未出汗,体表很烫,原本厚硬的皮损明显变薄变淡、几乎消退。
患者素来容易出汗,且不易高热。自述即使在非常严重的病毒感染时,体温也不会超过38℃。此次发热期间,对体温过高感到担忧,停服肉桂纯阳汤加黄芪,自行采取了喝热水、捂被子的方法。“温服”“温覆”后体温迅速下降到36℃左右。接下来的日子,动则出汗,较之前得汗更容易,随之而来的是,原本已经消退得很好的皮损又重新变厚。门诊时笔者与患者一同探讨了很多问题,并取得共识。
问 题
1.希望发热吗?
2.希望出汗吗?
3.不用药物就不算误治吗?
4.“温服”“温覆”的目的是什么?
5.这次为什么能出现她自己认为的高热?
6.持续地“上火”对发热有利吗?
7.发热时应该怎么办?
8.发热时身体会有很多症状比如疼痛、皮肤烫能接受吗?
9.“可控发热”对银屑病皮损有治疗作用吗?
共 识
1.不要“叶公好龙”式地希望发热。
2.“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汗会散热,希望热就不希望汗。
3.不仅错误地用药算误治。错误地晒太阳、喝水、运动、作息等都属于误治。
4.“温服”“温覆”的目的是退热。
5.这次的高热是因为之前服用了较长时间的肉桂纯阳汤加黄芪。用广汗法的术语讲就是“邪在皮肌皆在表,戍边越外正越好”。用肉桂纯阳汤加黄芪充卫的目的,就是将正邪交争的战场从“肌肤”推至“皮毛”,这样就从“易汗”变为“汗可控”,从不易发较高的热变为可以“可控发热”,这就是“正越好”,同时病也变得容易被治好。
6.持续的“上火”对发热有利,可控前提下继续保持适度“上火”,目的是“小病治大病”。
7.发热时可以备好婴儿用的退热滴剂,特别高热时用1/10以下的说明书用量,希望趁着自身发热,将体温保持在38℃左右的时间尽量长一些。
8.发热时身体会有很多伴随症状,懂了就能接受。
9.“可控发热”可以使银屑病皮损肉眼可见地迅速消退。
这次发热误治算是一次失败的实战演练,希望再次发热时,患者贺某可以作出正确的应对。本案患者仅自行“温服”“温覆”后便已出汗,从后面一动就容易汗多来看,汗肯定是出多了,而不是“微似汗”。“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这点容易被大家忽略,需要重视起来。不仅用药取汗要重视,不用药取汗同样要重视。
“温服”“温覆”在取汗中的作用
取汗时“温服”“温覆”等方法的作用都非常重要。“温服”可以使身体温热,能使体内气血得以温通,病邪有外散之势。“温覆”可以保暖,能促进体表气血运行,有辅助发汗的作用。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温服侧重于激发体内阳气、促进气血运行,而温覆则侧重于辅助体表气血运行、帮助发汗,二者协同可促进“取微似汗”的实现。
服法的作用不容小觑,但这点容易被医者和患者忽略。一起看一下这个案例就会对这点更重视一些。“治一汗出极少、周身刺痒、四肢红疹的青年患者,证属寒束表郁过甚的空调病,处大青龙汤,嘱药后发汗。复诊时病情更重,益增烦躁与周身红疹遍布。思之辨证处方尚合病机,何以不效?经询问方知患者贪玩,服药后根本未温覆取汗,如此则辛温助热,故病益加重,后又以大青龙汤按法发汗而愈。”(姜建国《伤寒论释难》),即使发汗峻剂大青龙汤也需要服法的配合才能取汗,需要取汗时其他的方剂就更需要重视服法。
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说:“麻黄发汗,必热服温覆,乃始得汗,不加温覆,并不作汗。”用麻黄发汗,都离不开“必热服温覆”。用桂枝汤就更需要加强版的“热服温覆”。《伤寒论》运用桂枝汤发汗,都强调要啜热稀粥、温覆……张仲景凡用桂枝汤发汗,必强调“方用前法”。所谓“前法”是指《伤寒论》第12条方后注所示之法,若不用“前法”,即使桂枝汤更加桂二两,也是不能发汗的。
方药与服法在取汗中各自的不同作用及相互配合
药物离了服法不能汗
如果离开了正确的服法,比如大青龙汤、麻黄汤用于开腠,或者桂枝加桂汤等加强版温通方剂,也无法达到发汗的效果。这一点前文已经详细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服法离了药物会乱汗
不用药取汗,法度更容易被忽视,“方后注”执行起来也更随意、轻慢,这是其弊;而不用药取汗,通过“温服”“温覆”等方法,以及将息、禁忌等“生活处方”来治疗,既更安全也更方便,这是其利。
通过热敷、温覆等这些非药物的“生活处方”,在某些情况下能单独起到发汗的作用,这是生活常识。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发汗缺乏精准的把控,而缺乏法度的发汗容易陷入“乱汗”的局面。
药物和服法不可互相替代
药物可以让服法鼓荡的正气更精准地到达指定病位、更精准地达到目标程度。单纯依赖“温服”“温覆”等非药物措施,难以达到“微似汗”的精准控制,容易导致汗多津伤或汗出不彻。汗出不彻则病邪不易祛除,汗出过多又会耗伤人体的津液和正气。药物和服法是粗调和微调的关系,服法偏粗,药物偏微,二者不可互相替代,需要相互配合。
李心机《伤寒论疑难解读》记载:“组方用药是针对体质与病情特异性、复杂性的辨证论治,通过药物作用以求达到治疗目的。而温覆或饮暖水则可诱导药物发挥预期的治疗作用,强化药物效力。”又载:“仲景汗法特点是以具有特异治疗作用的发散方药,与具有非特异治疗作用的温覆、饮暖水等方法的融合。”广汗法健康诊疗体系把这两者规范命名为“药物处方”和“生活处方”,二者是协同关系。“药物处方”必须靠“生活处方”才能发挥完整作用,而“生活处方”必须靠“药物处方”才能达到精准控制。其中“生活处方”在治疗中的作用容易被忽视,需要引起重视。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英栋 张丽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