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岁的张大妈最近总觉得身体不太舒服,明明饮食清淡、爱运动,却查出了消化道息肉。她一直疑惑:“我这日子过得健康,咋还是被癌症‘盯上’?”
在医院复查时,医生听完她平时的生活习惯,皱起了眉头:“您平常做饭时,是不是经常油炸、猛火爆炒?调料用得重不重?”
张大妈愣住了。像她这样的普通中老年人,每天在厨房忙活小半天,却忽略了隐藏在烟火背后的健康陷阱。
![]()
你有没有想过,日常做饭的一些细节,或许正悄悄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可能是引发癌症风险的隐形杀手!随着肿瘤发病率连年攀升,越来越多研究聚焦于厨房烹饪习惯与癌症之间的联系。
做饭真的会和癌症沾边吗?看似难以相信,但医学界对此已有诸多研究。权威数据显示:《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23)》公布,2022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达470多万,其中,消化道肿瘤和肺癌占比超60%。
![]()
专家发现,约35%的癌症与饮食错误密切相关,尤其是做饭过程中的高温烹调、油烟暴露、食物储存等“厨房坏习惯”,已经成为健康的重大威胁。
一项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油炸、爆炒食物,每周达到4次及以上人群,其患胃癌、食管癌风险比低温烹调高了35.2%。此外,反复加热油、咸腌制、糊锅烧焦等细节,亦是多项癌症高发省区的生活共性。
不仅如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数据显示,70%以上的家庭在日常做饭时经常暴露于油烟,致癌风险显著高于低油烟环境。
高温爆炒、油炸易生成杂环胺、苯并芘等致癌物。当温度超过200℃,蛋白质和油脂会变性,这些有毒物质进入呼吸和消化道,长期摄入是多种消化系统肿瘤的危险因子。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显示,从不油炸的人群,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常油炸人群低约26%。
![]()
反复加热剩油,锅底产生的“黄烟”中,有高浓度亚硝胺。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其为Ⅰ类致癌物。科学数据显示,每天摄入15克以上反复高温加热油的人群,其消化系统肿瘤风险升高18.7%。
爱用焦糊锅巴、烧烤食物。糊焦部分亚硝酸盐剧增,与蛋白质作用后生成N-亚硝基化合物,是国际公认的强致癌原。中国癌症中心数据显示,北方高发区居民热衷锅巴、腌腊肉,胃癌风险比南方多食清淡者高约31%。
![]()
重口味:长期高盐腌制。亚硝酸盐易残留,增加消化系统肿瘤风险。中华肿瘤医学会调查发现,每年每日食盐超10克,食管癌风险比6克以下者高15.4%。
剩饭剩菜当餐吃,储存不当极易滋生黄曲霉毒素。研究证实,经常食用未冷藏当晚剩饭的人群,肝癌发病率高出普通人9.7%。
很难想象吧?当一个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叠加数年、数十年,正默默改变我们的基因和健康走向。
医生们总结了5点建议,从今天起做到,风险或许可以大大降低:
优先选择“低温快炒、清蒸烹饪”。用“热锅冷油”,避免大火长时间爆炒、油炸,减少有害物质生成。想吃香脆口感?试试空气炸锅、焯水、微波等替代方式。
![]()
食用油“一餐一换”,绝不反复加热。买小瓶食用油,切忌把炸过鱼、肉的油留做早饭,再炒青菜;菜烧糊、锅巴坚决不要再吃。出现“黑褐色焦痕”就要扔,千万别心疼;减少腌制食物和高盐用量,盐每天不超过6克,腊肉、咸菜作为偶尔调味,绝非主食;剩饭剩菜必冷藏,最多不留隔夜,发现异味、发粘、变色立即丢弃。微波加热彻底,避免黄曲霉毒素危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