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为《大美界》独家专访原创
作者 | 李小志
陈育哲是目前国内少有的独立执业整形医生,也是一位行走在医美“江湖”的“学院派”医生。
说他是“江湖”医生,是因为目前他不属于任何一家机构,带领自己的医生团队,独立执业。
说他是“学院派”医生,是因为他成长于中国整形外科的摇篮——北医三院成形外科,一干就是21年。
2015年,在他50岁时,辞职下海创业。虽然在医美“江湖”已经走过了十年时间,但至今依然坚持每天学习一篇国外文献并发布在自己公众号上,与广大医生同行一起学习,并且乐此不疲。
如今60岁的陈育哲,已经在整形美容临床干了36年,做过近万台整形手术,目前继续工作主要是喜欢这种人生状态。
他身旁美女如云,除了工作伙伴——“动感团队”的王子俊医生、曲琦助理、许雅娟助理、团队行政秘书樊燕,还有不计其数的求美者。他喜欢这种被需要的感觉,除了一起配合工作以外,他还喜欢带着团队去游览大好河山。
因从小喜欢地理课,他立志走遍世界各地。“我已经去过世界三极了:南极、北极、珠峰大本营,足迹遍布七大洲的30多个国家,希望在自己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再到世界上更多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陈育哲告诉《大美界》。
在生活上如此,在事业上陈育哲也走过“三极”——技术高度、术业专度、个人IP广度。
1
技术高度
在北医三院锤炼21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成形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简称“九院”)整复外科、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简称“八大处”,原协和医院整形外科),被称为整形外科的“初创三杰”,它们是中国整形外科的创始摇篮。
陈育哲的整形外科启蒙教育就是从北医三院成形外科——中国最早成立的整形外科专业科室开始的。
整形行业的拓荒者之一朱洪荫教授于1949年9月,在国内最早建立了整形外科专科——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成形外科,这正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的前身。
1958年,北京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作为综合医院建院后,成形外科以独立专科在北医系统建立、成长和发展。一直到后来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才有了今天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
陈育哲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整形外科专业。在北医三院成形科这所优质的“练兵之所”,经历了住院医生、住院总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阶段严格的学术培养和临床历练。
![]()
陈育哲感慨:“特别自豪,当时进入整形外科最顶级的教学医院专业科室,老师们都是行业里的翘楚。他们既是学术大咖、行业领袖,技术也超级厉害。我的导师李健宁教授引导我走向学术道路,我的师父北医三院成形外科原主任李东教授传授给我整形技术的‘看家本领’。从业早期肯定是打基础,手术种类大而全,每天都要做上十几台不同种类的手术,从头到脚,什么手术都要做,都要训练。”
一开始是看老师做,当助手时只是拉个钩、剪个线,要经历几十上百台手术助手后,看过千遍手术过程了,模拟练习过万遍,才能独立接第一台手术。
陈育哲回忆道:“当时自己独立做第一台美容手术时,还是比较紧张的。师父和我说过‘沉住气’,术前和患者充分交流,让患者信任你,对你有信心,术式不要选择太复杂,常规操作就行,你肯定没问题的!我就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绝不能拿患者来练技术。”
陈育哲不满足于简单的五官美容手术,他会花更多时间钻研乳房整形、躯体年轻化等难度更高的手术。
这类手术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临床实践积累,也要跟上国际前沿最新进展,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才能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
在北医三院陈育哲一干就是21年,尔后迎来“破茧”的时机。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对美的追求,公立三甲医院整形外科也开始大力发展美容外科。这个时代开启了医美发展最快的十年,陈育哲敏锐地觉察到了医美项目有非常强的市场潜力。他还发现,除了技术层面以外,更需要注重精准的定位和市场运营。
2
术业专度
雕琢胸腹曲线
2015年,陈育哲走出公立体制,全面跟医美市场接轨,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动感团队。
“跳脱体制后,求美者能享受到我们更精细化的服务。”陈育哲说。
为了形成专业特色,必须要“减负”,陈育哲从全身的手术到只做两三种手术,最后聚焦到“躯体年轻化”手术项目。
过程其实很“痛苦”,为了品牌建设而“自废武功”的经历令陈育哲终生难忘。
事实证明,专注和精细化更容易下沉市场。
“专业,可以理解为你卖什么你吆喝什么,求美者只记住你一个特色。”陈育哲就这样慢慢形成自己的品牌。随着顾客的专业选择意识逐渐加强,会更权衡专业性。
陈育哲介绍,自己的专项特色是乳房整形美容手术,主要涵盖以下几类:
一是,针对疾病相关的乳房修复手术,例如乳房再造——多见于乳腺癌患者切除乳房后,通过假体或自体组织进行重建;
二是,处理影响生理健康的先天或后天畸形,如先天性巨乳症,可进行乳房缩小及重塑手术;
此外,日常工作中占比较多的是以美容为目的的手术,包括假体隆胸和乳房下垂提升等。
目前,陈育哲团队的重点专项是“躯体年轻化综合手术”。该术式在国外被称为“Mommy Makeover”(妈妈变美手术),在国内也常被称为“产后修复手术”,主要针对产后或大幅减肥后出现的腹壁松弛、乳房下垂、乳房萎缩、四肢皮肤松垂等问题,通过腹壁整形、乳房提升、假体隆胸、四肢提升等手术方式进行综合改善。
![]()
▲陈育哲在手术中
此外,与体型重塑相关的手术还包括全身吸脂塑形,以及通过脂肪移植实现丰胸、丰臀等体型雕塑项目,帮助求美者改善身体轮廓。
“我们动感团队的运营模式是上下游相互配合,也就是说参与术前、术中、术后的人员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因为躯体年轻化项目属于大手术,顾客了解周期比较长,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期也较长,所以,需要团队人员密切配合,给顾客提供最好服务和体验。”陈育哲认为,医美项目中术后护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这波医美市场化大潮中,陈育哲树立起很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品牌特色。
陈育哲说:“像术后服务、口碑传播,货真价实必须吆喝出去让人知道。就像电脑,光有显示器是不够的,还要主机、鼠标、键盘、硬盘等来保证电脑运转流畅,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还要靠团队相互配合,当然。其中医生的个人IP品牌是最核心的部分。”
3
IP广度
学术驱动营销
2025年,IP(Intellectual Property)成为一个超级大热词。
而早在十年前,当大众还不知道IP为何物时,陈育哲就建立起自己的IP,提出了“动感隆胸”品相,创立了“动感团队”项目品牌。
“IP医生的流量从何而来?是多年来一点一滴积累的。从医生的专项手术特色,到医生的人格品位的传播,逐渐形成的。”陈育哲说。
在陈育哲看来,IP不是靠一时“打造”的,而是通过长期努力,逐渐“经营”出来的。
首先,手术专项品牌需要学术品牌支撑。早在2000年,陈育哲就发表过“环周吸脂”和“浅表吸脂”相关论文,他是国内第一个提出“环周吸脂”概念的专家。
在乳房手术领域,陈育哲还主译过两部行业内颇有影响力的著作。一部是教科书级别的《特贝斯隆乳术》,是双平面之父特贝茨教授主编的,也是假体隆胸手术的指南性著作。还有一部《内镜整形手术学》是国内最早的内镜整形手术专业书籍,也是国内内镜隆胸手术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陈育哲认为打造医生个人品牌,需要有足够的技术高度,精确的定位,最主要还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口碑传播。
换言之,IP医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有特定的粉丝群。在专业品牌、个人特色逐步形成后、客户群“粉丝”逐渐增多,形成一定的流量,IP自然就形成了。
如今,年轻医生的成长周期在缩短。陈育哲感慨:“我们用30年,他们可能只用3年,之前消费者的增长很慢,现在随着第三方平台的出现,消费者的开放意识更强,消费呈爆发式增长。借助互联网的红利,很多医生单刀直入,直接进入专项,能很快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成长周期大大缩短。”
36年的从医之路,21年教学医院的浸润,深入“骨髓”的习惯,60岁的陈育哲在医教研的路上停不下来。
现在,虽然手术量不如年轻时候那么多了,但在学术方面还保持着旺盛的精力。还保持每天看一篇国际文献的习惯;每一两年发表一篇学术文章,两三年出一本学术专著;不定期还举办假体隆胸手术学习班……
“我现在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培养接班人,除了教会徒弟技术以外,我还把自己之前做过的临床案例总结出来,也打算出版一本《临床案例经验总结》的书籍。”陈育哲饶有兴趣地对《大美界》说。
在陈育哲看来,医学没有尽头,对美的追求也没有尽头。
“如果说有什么是坚持至今的动力,那可能就是通过我的技术,让我的手术顾客在面对自己时,能多一份从容和自信。”陈育哲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