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陈若琳踩着水花走上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的舞台,接过第一棒火炬,回到那个在跳台上无数次完美入水的身影,从4岁开始握住跳板边缘,到29岁转身成为教练,她用了25年时间,把自己活成了中国跳水的一部活字典。
![]()
1992年出生在江苏南通的陈若琳,最初接触跳水纯属偶然,因为体质弱,父母想让她锻炼身体,没想到这个瘦弱的小女孩在水池边一站就是二十多年。
2006年14岁的她在跳水世界杯上拿下第一个世界冠军,两年后的北京奥运会,16岁的陈若琳同时拿下女子10米跳台单人和双人金牌,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在同一届比赛中包揽这两项冠军的选手,更重要的是,她帮助中国队夺回了阔别12年的这枚金牌。
![]()
但金牌背后的代价,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为了保持46公斤的体重,陈若琳在发育期每天只吃一顿饭,十米台上每一次起跳,落水时的冲击力相当于从三层楼高度摔下来,日复一日的训练让她的颈椎、腰椎和后背都出现了严重劳损,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她后背贴满了膏药,队医说密密麻麻就像打了补丁。
就是在这种身体状况下,她还是完成了女子10米台双人的最后一跳,拿下个人第五枚奥运金牌,那次入水后,她在水里多待了几秒才浮上来,后来她说当时就知道,这是职业生涯的最后一跳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