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史航
当前,不少城市已公布了各自的前三季度GDP。
从去年底各城市GDP来看,温州、徐州、大连均在2024年超过9500亿元,与万亿大关差距不到500亿元,这3个城市也被视作“万亿俱乐部”的“后备军”。
3个城市均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增长前景:温州在民营经济的助力下市场活力强劲,徐州有着扎实的工业底盘和产业集群,大连则在石油化工和港口运输等方面优势显著。
进入第四季度,向“万亿俱乐部”发起的冲刺愈发激烈。
大连能否成为东北地区的第一个万亿之城?已经拥有9个万亿之城的长三角地区,会否在今年迎来温州、徐州这两个新成员的加入?这3个“后备军”在这个关键阶段准备如何冲刺?
温州:增速连续10个季度在6%以上
温州是目前离“万亿俱乐部”最近的城市。
前三季度,温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414.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9和0.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5.7%和6.4%。
温州被誉为“民营经济第一城”,起步早、活力强的民营经济让这座城市有着更为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和市场活力。2024年,温州全市生产总值已达9718.8亿元,距万亿城市的目标差距不足300亿元。
作为浙江的经济重镇,温州今年能顺利晋级万亿之城吗?
2025年,温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GDP预期目标为6%。按6%预期增速计算,温州GDP有望在年底超过万亿大关。而根据前三季度数据来看,温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14.4亿元,GDP同比增长6.1%,比预期增速还提高了0.1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只要温州在最后冲刺阶段,维持住前三季度的增长势头,就有望在年底成为第28个加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目前来看,温州前三季度GDP不仅在三个准万亿城市中位列榜首,还超过了在2024年晋级万亿俱乐部的唐山(7375.1亿元)。在增速上,温州不仅超过了全国5.2%的平均增速,而且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节奏,增速已连续10个季度保持在6%以上。
工业是温州经济的底盘。据统计,温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工业经济延续高位稳健运行态势。分行业看,33个行业大类中,2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正增长,增长面达81.8%。其中,计算机通信电子(24.8%)、电气机械(13.1%)等重点行业均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前三季度汽车行业增长达22%,表现亮眼。
近年来,温州汽车产业发展显著。现在,温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基本形成以瑞安为核心,龙湾、瓯海、乐清、平阳等地协同发展、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产品涵盖12个大类、5000多个系列,是全国汽车零部件品类最全、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基地之一,2024年全行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
![]()
温州(图源:图虫创意)
与此同时,温州对新质生产力的布局渐见成效。近年来,温州提出发展以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主导产业。今年5月,温州揭牌成立全省首个市级的人工智能局,统筹推进全市算力、语料、算法等相关基础设施布局建设。
而在前三季度的数据中,也体现了温州在新质生产力布局的成果。
前三季度,温州的战新产业、高端装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9%、13.0%、15.1%,增速均高出规上工业2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AI应用浪潮、工业智改数转等需求带动互联网相关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规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20.7%。
大连、徐州:竞争激烈
准万亿城市的竞争中,徐州和大连“缠斗激烈”。
在今年一季度,大连以2280.3亿元的GDP反超2251.7亿元的徐州,暂时领先。到了上半年,徐州以6.2%的增速领先三市,GDP总量达4509.3亿元,但仍落后于大连的4647亿元。到了前三季度,两城GDP增速同为6%,但徐州凭借较高的基数,以7298.12亿元的GDP总量又反超了7248.2亿元的大连,紧跟温州之后。
在这场准万亿城市的竞赛中,如果说温州的优势是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那徐州的核心优势,就是基础雄厚的装备制造产业。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徐州工程机械集群汇集了营收超过千亿的徐工集团、超百亿的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形成了强大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徐州经济扎实的底盘,也是转型的关键。
前三季度,徐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列统的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7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71.1%。其中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1.5个百分点。
徐州的另一个优势来自服务业,其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在三市中持续领先。据统计,1~9月徐州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0%,在“苏超”等活动的带动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增长21.6%。
![]()
徐州(图源:图虫创意)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徐州交出的“成绩单”十分全面。不仅工业、服务业增长势头强劲,消费方面的表现同样亮眼。前三季度,徐州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2%,这一增速在三地中领先。
对大连来说,工业同样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也高于温州的10%和徐州的7%。
从产业来看,石化产业是大连的王牌。2024年,大连全市石化产业完成工业产值4256亿元,位居国内城市前三。与此同时,大连拥有石油炼化到精细化工的完整产业链,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科研转化能力,石化产业优势明显。
在前三季度,大连石化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装备制造业增长17.5%,其中铁路船舶行业增长64.5%,汽车行业增长26.3%,重点行业支撑显著。
对大连来说,石化工业和制造业是其传统强项,但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较弱,转型需求迫切。而从目前看来,大连的新质生产力呈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大连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2%,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83.2%,医药制造业增长34.9%,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0.1%。
四季度如何冲刺?
面对已经到来的第四季度,三个准万亿城市的临门一脚要怎么踢?
早在今年年初,温州就提出要举全市之力迈上“双万”(即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万级人口),并强调进一步拉高标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化项目攻坚和“双招双引”。这些目标的设立,体现出温州对项目和招商的重视。
面对前三季度的好成绩,温州并没有安于现状。
10月13日,温州市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指出要扛起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加力推动消费扩容升级,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培育更多消费新热点,扩大消费基本盘,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着力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10月16日晚,由浙江省商务厅、温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浙里来消费·2025金秋购物节暨第二十二届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启动仪式就在温州举办。在温州主会场现场,超650家企业参展,设置了“老字号品牌展区”“新消费品牌展区”和“N个主题延展区”,从国潮经典到科技潮玩,从地域风情到舌尖美味,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
徐州也提出要“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据了解,徐州市2025年共实施市级重大产业项目300个,其中年度实施项目290个、预期投资1043亿元,前期推进项目10个,目前各项工作正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11月以来,徐州更是加足了马力。据《徐州日报》报道,各县(市、区)聚焦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人才引育、招商引资和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全力冲刺四季度。
其中,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发力格外瞩目。
例如,邳州市召开四套班子联席会议,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列为重中之重,推进“两重一实”项目编排;铜山区委主要领导率队赴上海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多家世界知名企业交流,拓展产业合作空间;鼓楼区招商团队赴苏州、上海开展精准招商,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企业联系,推动合作项目落地;云龙区则是加快实施城建重点工程,推动“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高效协同。
同样在年初就将“力争经济总量迈入万亿城市行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还有大连。
今年年中,大连连续召开三场“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冲刺万亿GDP城市”专题会议,从打造减负增效市场环境、规范执法监管、优化涉外服务三个维度发力,试图通过环境改善吸引要素集聚。
10月29日,大连提出多项具体举措,以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包括加强工业运行调度,推动重点企业稳产满产增产扩产;持续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自贸片区整合提升,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促进外资企业在连增资扩产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