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宇博 山西梓古轩水墨印业有限公司非遗传承人,专注古籍“实质性”真仿,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包括“纯生物麻纤维环保制浆装置”“水性墨固色剂配方”“智能模印路径优化算法”等,显著提升麻纸制作与印刷技术效率与环保性。他代表梓古轩多次亮相文博会,推广《兰亭序》等古籍仿印,助力《赵城金藏》重印项目。
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一位21岁的年轻人正以惊人的速度书写着非遗传承的新篇章,他就是山西梓古轩水墨印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梓古轩”)的年轻传承人张宇博。2004年出生的他,已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在古籍“实质性”真仿领域脱颖而出。这位“00后”传承人,用科技让千年墨韵重现光辉。
与墨香纸韵为伴
张宇博的成长轨迹,仿佛一卷缓缓展开的古籍,承载着家族与师门的深厚底蕴。从小在梓古轩的工坊里耳濡目染镂花模印技艺,张宇博的童年与墨香纸韵为伴。师父郭安民是国家级非遗“镂花模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该技艺入选太原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郭安民也将张宇博纳入培养计划。“宇博不是躁动的少年,他有股古人的定力。”郭安民回忆道。
进入大学后,张宇博将专业知识与非遗实践深度融合。大学的课程让他系统学习了数字印刷与文化传播,而梓古轩的实战则激发了他的创新激情。短短三年,他已申请并获批多项发明专利,其中“智能模印路径优化算法”,结合AI技术,提高了镂花模印的精度和效率,不仅解决了行业痛点,还为梓古轩的古籍真仿提供了技术支撑。
核心技术让古籍重生
“专利不是终点,而是传承的桥梁。”张宇博说。文博会的展台上,他多次演示“纯生物麻纤维环保制浆法”:将麻纤维置于弱碱性真菌环境中处理,避免传统沤麻工艺的污水排放。观众翻开他仿印的《兰亭序》,纸张古朴,墨迹如新,触感中仿佛传来王羲之的笔锋。张宇博解释道:“我们追求的不是视觉复制,而是实质性真仿。纸的PH值控制在7.5至9.5,墨水的固色层能防洇防霉,确保千年不朽。”
梓古轩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让《绛帖》《四美图》《兰亭序》等传世古籍重获新生。这些仿印精品,不仅字迹清晰、墨香扑鼻,还被用作“国礼”赠送外宾,足迹遍布全球数十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及多家博物馆已成为梓古轩的合作伙伴。张宇博的专利应用,直接提升了这些项目的效率:例如,在重印《赵城金藏》(我国现存最早的汉文大藏经)时,他的制浆装置将生产周期缩短 30%,成本降低20%,确保了高标准还原。
传承非遗创新不止
张宇博积极推动非遗的年轻化传播。文博会上,他不只演示技艺,还用短视频和AR互动,让年轻人“云端触摸”古籍。
在郭安民的眼中,张宇博是梓古轩的“希望之星”。“他年纪轻轻,却有着大格局。专利只是开始,未来他要带领团队攻克更多难题,让山西纸走向世界。”
郭安民透露,梓古轩目前正计划与出版社合作,张宇博将负责海外推广版《赵城金藏》的技术把关。
如今,21岁的张宇博正在用专利和汗水,续写着中华文化的千年文脉。传承非遗,创新不止,这位年轻人的故事,正如一砚清墨般澄明专注。 记者 高朋 文/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