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近日,一部系统记录吕梁传统窑洞文化的摄影图册——《远去的窑洞记忆——吕梁窑洞集》由三晋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一位摄影爱好者刘耀生历经十余年实地走访、潜心编撰而成,为正在快速消失的传统窑洞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视觉档案。
吕梁窑洞作为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不仅结构独特,更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和几代人的生活记忆。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大量的传统窑洞因无人居住而衰败、荒芜,甚至重归黄土,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与建造技艺也面临失传的危机。本书的出版,正是为了对抗这种遗忘,存续一份宝贵的文化根脉。
![]()
面对这一不可逆的变迁,刘耀生凭借对窑洞文化的执着与热爱,利用业余时间,多年间奔走于吕梁各地的旧村荒院,用相机记录了窑洞在衰落期的数万张影像,并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
![]()
"看着传统窑洞的消失及窑洞文化的流逝,我觉得必须做点什么。"正是怀着这样的紧迫感,作者耗费一年有余,从数万张照片中精选出270余张,整理编撰成这本摄影图册。这不仅是个人的情怀寄托,更是一次自觉的文化抢救行动。
![]()
该书设计质朴而厚重,收录270余张高清照片,通过五个部分全方位勾勒出窑洞文化的全景。前言展现近代窑洞群落结构布局与发展变迁;第二部分记录窑洞不同建筑形式及简易建造过程;第三部分聚焦窑洞附属设施,印证昔日生活烟火气;第四部分捕捉窑洞生活瞬间,年迈老人成为传统窑洞没落的最后见证者;第五部分呈现农村窑洞群现状,从村到院、由外到内全方位展现真实面貌。图册结尾别具匠心,作者精选黑白照片,传递当地人与窑洞的真挚情感,唤起读者乡愁;书末还预留空白页,供读者粘贴窑洞故居照片,便于收藏与传承。
![]()
文化评论人士认为,该书的出版,不仅为建筑学、民俗学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更向社会公众打开了一扇了解黄土高原文化的窗口。它是对一段“远去的记忆”的深情回望,也是对当下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力呼唤。
![]()
这本图册,如同一座建立在纸上的"窑洞博物馆",邀请每一位读者走进其中,聆听黄土的呼吸,感受那份渐行渐远、却不应被遗忘的乡愁。
山西日报记者 刘慧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