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当我们将U盘插到电脑上,准备向U盘中复制很多文件时,刚开始的时候写入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很快速度就肉眼可见的下降,中间很难再恢复到这么快的速度,究竟咋回事呢?
它不是你眼花,其实背后有一堆硬件/系统机制在起作用。下面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给你梳理一下原因 + 对策。
为什么会“先快后慢”
- 写缓存 & SLC 缓存耗尽
- Windows 有页缓存;很多U盘/移动固态也会把 TLC/QLC 闪存当成一块“伪SLC缓存”先接住数据。
- 开头速度=系统缓存+SLC缓存的峰值;几GB~几十GB后缓存写满,就跌回真实的持续写入速度(往往只有开头的 1/3~1/10)。
- 小文件灾难(元数据开销)
- 成千上万的小文件要频繁更新文件表、目录项和分配表;随机写 + 元数据同步让速度断崖式下跌。复制单个10GB大文件会“看起来快很多”,就是这个原因。
- 盘快满 & 垃圾回收/磨损均衡
- U 盘接近满盘(>80%)时,闪存控制器需要搬迁数据做擦写回收,写放大剧增,速度明显变慢。
- 温度节流(热降频)
- 塑料外壳/无散热片的U盘,连写几分钟温度就上来,控制器自保降频。
- USB链路不是你以为的那个速度
- 接到 USB 2.0 口/集线器(黑口)或线材不良,会卡在 30~40 MB/s。
- 即便 USB3(蓝口/Type-C)也分 UASP 与 BOT 两种协议;无UASP的桥接方案随机写差不少。
- 杀毒/索引/实时扫描
- Windows Defender 或第三方杀软会对每个文件做实时扫描,尤其是大量小文件时影响明显。
- 文件系统与簇大小不匹配
- 用 NTFS 在U盘上处理超多小文件、或 exFAT/NTFS 的簇大小设置不当,都会增加额外开销。
- FAT32 对超大单文件(>4GB)不支持,复制时还会出幺蛾子(分卷、报错)。
- 并发不一定更快
- 多线程复制(含 robocopy /MT、自己线程池)在廉价U盘上常常更慢,因为闪存控制器随机写更崩。
- 能打包就打包
- 先把要复制的一堆小文件打成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包(.zip/.7z/.tar)。
- 好处:极大降低目录/元数据开销,复制速度更稳定,也更容易校验。
- 换优质介质 & 走对的口
- 换带有较大 SLC 缓存、支持 UASP 的优质 U 盘/移动固态盒。
- 一定插 USB 3.x 直连口(蓝口/Type-C),避免无电源的集线器;线尽量短且靠谱。
- 控温
- 长时间大拷贝时,让U盘“见风”(别被笔记本外壳热到),必要时间歇复制或加个小风扇。
- 保持足够的空余空间
- 留出至少 20% 空间,避免写放大和垃圾回收顶着你复制。
- 选择合适文件系统
- 大文件/混合场景:exFAT 一般比 FAT32 更合适,兼容性也好;
- 海量极小文件:NTFS 的目录索引更强,但请配合打包或合理簇大小;
- 重格式化前先备份,格式化时可针对大文件选择更大的 Allocation Unit Size(如 128KB/256KB)。
- 复制策略与工具
- 大量小文件:用 robocopy 源 目标 /E /R:0 /W:0 /NFL /NDL /NP(不开多线程)更稳;
- 大文件:可以开 robocopy /MT:8~16 或你自己的单文件顺序复制(多线程意义不大)。
- 我之前给你的 CopyFileExW 示例可直接用,注意别把并发开太大(4~6 足矣)。
- 减少后台打扰
- 复制期间可临时关闭实时防护/排除该目录(复制完务必恢复)。
- 关闭目标盘的压缩/加密属性;同步工具不要同时在目标盘上跑。
- 打开写缓存(谨慎)
- 设备管理器 → 磁盘驱动器 → 目标设备 → 策略 → 选择“更好的性能”(启用写缓存)。
- 前提:你能做到总是“安全删除硬件”,否则断电/拔盘可能丢数据。
- 校验与断点
- 重要数据用哈希(如 SHA-256)抽样/全量校验;断点续传可用 CopyFileEx/robocopy /Z。
- 单大文件 vs. 海量小文件:分别测一下,能立刻判断是否是“小文件开销”。
- 监控:任务管理器→性能→磁盘、资源监视器看“活动时间”和“队列长度”;温度可用硬盘工具或手摸外壳体感。
- 端口确认:换同一台电脑的不同口;Type-C 口不等于一定是 USB3(有些是 USB2 通道)。
- 盘快满?先清理到>20%空余再试。
- 换一只更好的U盘/固态盒子(同一份数据),若速度稳定,就证明是介质/控制器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