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河北法制报)
□ 郭潇 闫佳楠
赤城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积极探索和实践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防治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要求,研究适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审判模式、工作方式、制度机制。今年,该院聚焦未成年人案件中的痛点、难点,推出庭前深访、调解前置、“一案两卷”三项工作机制,夯实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基础,做实做优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庭前深访:用脚步探实情,
为未成年人审判精准画像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关乎成长未来,许多关键问题往往隐匿于一些细节当中,要想做好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就要有“精雕细琢”的匠心。赤城法院打破“坐堂问案”的传统模式,将庭前调查的触角延伸至家庭、邻居、村委会等。审判团队主动走访未成年当事人住所地,向村干部、周围邻居了解其日常表现与社交情况,和监护人深入交流家庭教养方式,实地查看未成年人生活居住环境,全面掌握涉案未成年人的成长轨迹、性格特点、悔罪态度以及家庭监护能力。
在一起涉未成年人抢劫案件中,承办法官通过庭前走访得知,三名涉罪未成年人均来自单亲家庭,跟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父母又忙于生计,缺乏关爱,最终误入歧途,且三名未成年人悔改意愿强烈。基于翔实调查,该院在后续审判中不仅依法对三名未成年人适用缓刑,还联动村委会或居委会开展帮教工作,助力他们重返社会。
这种用脚步探实情的调查模式,让判决更贴合未成年人的成长需求,让司法保护真正落到实处。截至今年11月,该院已审结3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每起案件均完成不少于3次实地走访。
调解前置:以耐心化干戈,
减少当事人诉累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赔偿纠纷往往是当事人矛盾的焦点,也直接影响案件社会效果。赤城法院将调解工作前置,在开庭前主动搭建沟通桥梁,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专业释明法律后果,全力推动矛盾在庭前化解。
在一起多名未成年被告人寻衅滋事案件中,承办法官提前梳理案件争议点,分别与被害人、被告人及家属沟通。一方面,向被害人的家属说明被告人的悔罪诚意及赔偿能力,安抚情绪;另一方面,向被告人及其家属明确法律责任,引导其主动承担赔偿义务。
面对双方赔偿金额的僵持,承办法官多次组织沟通,结合被害人实际伤情提出合理赔偿方案,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履行,被害人出具谅解书,被告人获得从宽处理。
庭前调解既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又化解了潜在的社会矛盾,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一案两卷”:让司法守护不止于一纸判决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责任,从未因卷宗合上而终结。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赤城法院推行“一案两卷”制度,让司法守护从“结案”延伸到“成长”,为迷途少年铺就回归正途的温暖轨道。
“一案两卷”,即除审判卷外,单独设立“未成年人预防保护卷”。审判卷是案件办理的“基础档案”,清晰记载着从立案、起诉、庭审到判决的全流程,确保案件办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守住司法公正的底线。而“未成年人预防保护卷”则是为每个涉罪未成年人量身定制的“成长档案”,贯穿案件始终,从判前、判中、判后三个关键节点出发,包括社会调查、法庭教育、社会观护、心理疏导、犯罪记录封存、判后回访等多项工作举措,深刻践行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在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件中,涉罪未成年人小明(化名)因家庭监护缺失而误入歧途。赤城法院在“预防保护卷”中详细记录:判后进行回访,发现小明因担心犯罪记录影响未来,不愿重返校园。承办法官对小明开展心理疏导,并向其所在学校出具《犯罪记录封存告知书》。当承办法官再次回访时,小明已重新融入班级,成绩稳步提升。
截至目前,该院通过“一案两卷”制度,已帮助4名涉罪未成年人重返校园或找到工作,帮教成功率达10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