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国辉,2004年退役后编入预备役师,2018年组建六安市退役军人红耀江淮红星应急救援队。先后获得安徽省优秀退役军人、安徽省退役军人创业之星、全省退役军人优秀志愿者、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等荣誉。
【人物寄语】
退役不褪色,在我的心中,自己永远穿着橄榄色的军服。作为退役军人,我们依然可以发光发热,在一次次救援应急行动中,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保驾护航。
11月初,记者来到六安市裕安区分路口镇莲花庵村,路边一处不起眼的小院里,李国辉正在铺装屋顶。“这里是救援队的活动基地,时间久了,屋顶漏水。趁着最近天气好,我给修修。”擦了擦头上的汗、拍了拍身上的灰,李国辉和记者聊了起来。说起自己一手创办的六安市退役军人红耀江淮红星应急救援队,他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穿上一身“橄榄绿”,是李国辉从小的梦想。在救援队基地里,挂着3张由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明书。张在同、李圣华、马啟山,这3位牺牲在革命年代的烈士,均是李国辉的亲人。“张在同是我祖母的父亲,马啟山是我外祖母的父亲,李圣华则是我祖父的哥哥。从小,我的父母就给我讲家里这3位先辈的英勇事迹,因此我一直都有从军的梦想。”李国辉说。
在烈士事迹的鼓舞下,2002年李国辉顺利参军入伍,2004年退役返回家乡。“退役后我加入了预备役师,去蚌埠学习了冲锋舟驾驶及各类应急救援技能。”李国辉说。
六安地处大别山区,各类自然灾害频发。李国辉的老家分路口镇过去也屡次被洪水侵袭,自家也没少遭灾。“2004年那会,六安市没多少人会驾驶冲锋舟,也很少有人掌握专业的救援技能。所以学习驾驶冲锋舟和应急救援技能的时候,我格外上心。”李国辉告诉记者,学成回到六安后,他一边传授应急救援技能,一边组织退役老兵,成立了红星应急救援队。
2005年,李国辉和另外8名退役军人开始积极参与地方的应急救援任务,2018年李国辉正式组建红星应急救援队,如今救援队有专业救援队员89人,注册志愿者122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退役军人。为了救援队的发展,李国辉不仅拿出了自家的住房作为活动基地,还将自家的养鸡场改造成为物资仓库,自筹40余万元为救援队采购各种物资器械。
今年年初,李国辉和20多名救援队队员前往裕安区罗集乡看望老战友,半路上敏锐的李国辉注意到远处的小山头上燃起了山火。“冬季少水干燥,火势一旦蔓延,很可能造成巨大灾害。车上没有工具,我立刻组织队员到当地村部取来了灭火用的简易工具,大家齐心协力,用简单的工具控制住了火情。”李国辉说。
一场小火灾的处置,只是红星应急救援队20年来参与救援活动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六安市大大小小的灾情现场,总是能见到红星应急救援队的身影。2020年暴雨中有人员被困的石婆店镇凤凰山村、2024年受到洪水严重威胁的固镇镇、2025年燃起熊熊火焰的深山老林......危险重重的现场,李国辉始终一马当先,带领队员们参与救援。红星应急救援队目前已累计参与各类救援活动1579次,出动队员1.5万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接近42万小时,受益群众超过40万人次。
“我们都叫李书记‘老大哥’,因为在训练时他总是手把手耐心地指导我们,而在参与救援时他总是冲在最危险的第一线。是他的身影,给了我们巨大的勇气。”红星应急救援队副队长余勇说。
这些年最让李国辉挂在心上的,是将应急技能、常识传递给更多人。从2005年至今,李国辉作为老师参与了六安市大部分冲锋舟操作、森林灭火、抗震救灾等方面的训练,培养了3万多名相关人才。同时,他还积极为六安多所学校的师生讲解应急救援知识,从预防到自救,向师生们阐述地震、火灾、落水的自救方法,有200余所学校的20余万名师生从中受益。
在李国辉的影响下,红星应急救援队的成员们也取得了各种成就。在救援队的活动大厅里,挂满了救援队队员们取得的各种荣誉以及受助群众送来的大大小小的锦旗。11月4日,救援队詹厚宏、张海生、李勇、肖海徽4名队员获得了“裕安好人”的荣誉称号。
“看到队员们付出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我感到格外的自豪。不论是否曾经穿过军装,只要有一腔热血,我们就能尽己所能守护一方平安。”李国辉说。
(本报记者 袁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