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韩国政坛接连抛出两颗重磅炸弹。
一是韩军联合参谋本部宣布,对全部40名将官,还有服役满两年的近700名上校、中校及以下军官实施岗位调整,创下韩国现代军事史上最大规模人事变动。
二是韩国执政党共同民主党推动《刑法》修正案,将侮辱中国、散布对华虚假信息行为纳入刑事处罚,最高可判5年监禁。
![]()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议长陈永胜
两件事在三天之内接连发生,这绝非偶然,释放的信号也很不一般,那就是李在明政府正在用“手术刀”切除尹锡悦时代的政治毒瘤,同时用法律红线守护韩国的经济命脉。
这不是简单的政策调整,而是关乎韩国生存的战略抉择。
先看军界这场地震。
表面是人事轮换,实则是政治清算。
去年12月的“戒严事件”,如同悬在韩国民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时尹锡悦动用军队包围国会,联参指挥系统全程失语。
![]()
这场闹剧让军队公信力暴跌至41%,更在军政关系间划下深痕。
现在看来,李在明9月撤换7名四星上将的决定只是前奏。
现在这把火直接烧向了联参核心,被调离的军官并非平级调动,而是发配至国防部或各军种闲职。
补位者清一色来自联参外部。
联参议长陈永胜在国会直言,“军人曾背弃保卫国民的职责”,这就等于公开承认,这次“大换血”就是要斩断军队与政治的勾结。
或者说的直白点,李在明就是要将军权彻彻底底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
为什么如此急切呢?因为军权不稳,一切皆空。
要是继续放任亲尹派军官把持要职,李在明的对朝缓和政策可能会被军方架空,对华合作更会遭遇暗礁。
所以说到底,这场人事地震,本质是在为内政扫雷。
再看对华立法这把“软刀子”。
与其说是李在明政府的示好,不如说是韩国的经济自救。
直至2024年,中国已经连续21年稳居韩国最大贸易伙伴.
三星半导体、现代汽车等韩国引以为傲的产业,大部分都依赖中国市场。
![]()
但今年10月,极端分子在光化门集会高喊“中国人滚开”,96万粉丝的网络博主造谣中国游客涉及器官贩卖。
这些越来越疯狂的行径正在砸碎韩国人的饭碗,明洞商圈中国游客消费额环比暴跌15%,爱茉莉太平洋销售额单月骤降9%。
韩国总理金民锡曾警告反华集会是“自残”,现在执政党呼吁立法,就是在将警告变为高压线。
在野党迫不及待的跳出来指责李在明政府“双重标准”,那是因为他们故意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反美抗议最多是情绪宣泄,反华言行却直接冲击韩国经济命门。
而现在李在明的套路就是先用“换血术”掌控枪杆子,再用立法保住钱袋子。
这两步棋都在破解同一个困局,那就是如何在中美夹缝中求生存。
![]()
特朗普上台以来就在不断用“对等关税”施压,要求韩国追加军费,但美国市场根本填不了中国市场的缺口。
今年4月,韩国顶着美国那边的压力,派40人代表团赴华磋商自贸协定。
11月初,中韩互赠文房四宝与围棋盘,文化暗语背后是经济诉求。
所以李在明很清楚,一旦军权旁落,亲美派军官随时可能配合美军搅局,要是民间反华情绪持续蔓延,经贸合作终将沦为空中楼阁。
所以我们看到了韩国军方高层“大换血”的一幕。
说实话,这场豪赌充满风险。
![]()
因为军改规模过大,不少中层军官抱怨“节奏过猛”,而立法程序也还要闯关国会,得到更多认可。
但当下的李在明已经别无选择,毕竟韩国经济需要中国市场输血,军政关系也必须走出戒严阴影。
李在明的双拳出击,既是在清除前朝遗毒,更是在为东北亚格局投下新的砝码。
至于效果有多少,恐怕还得等相关举措彻底落实之后,才能窥见一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