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马鞍山标志性的五岔路口花山路被封之后,似乎对“该不该封”的争论,在“民间”就没有停过,很多市民亲身经历“被堵”,更是直言“真不该封”!
其实笔者当时还在惋惜,湖南路安工大站为何不能叫“五岔路口”站。现在回想,在那更早之前,或许马鞍山早就安排好了一盘大棋。
棋局展开,五岔路口为何必须要变?
首先,“提效率”,
要确定的是,规范的十字路口肯定是要比五岔路口通行效率要高上很多。在相同宽度和绿灯时间内,十字路口因其流线顺畅,通常比一个同样大小的五岔路口能通过更多的车辆。
让我想起了马鞍山曾经的“大转盘”,因为严重阻碍了交通的流畅,甚至后来还装上了“滑稽”的红绿灯。2009年彻底清除大转盘后,这个路口“重获新生”。
其次,“保安全”,
在交通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交通冲突点,交通冲突点是事故发生的潜在位置。我们不用知道到底有多少个冲突点,只需明白,五岔路口的冲突点几乎是十字路口的两倍或以上,事故发生率会大幅升高。
因为你想,五岔路口肯定会差生较小的角度,其交叉会形成更大的视野盲区,车辆和行人在某个角度可能完全被遮挡,极易发生“鬼探头”事故。
然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易规划”,
五岔路口产生许多不规则的三角地或多边形地块,这些土地的利用效率低,开发难度大,价值也相对较低。十字路口结构方正,有利于后续商业开发和住宅建设,提升整块甚至周边的土地价值。
其实从地图上来看,“五岔路口”其实本应该就是十字路口,花山路反而像是“硬生生多出来的一条路”,这个路口是特定时期历史遗留下的“疤痕”。
那么,该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拥堵问题?梳理因为“被封”后而引发的蝴蝶效应?能让“被放弃”的花山路“胜天半子”?
是设置单行道?让狭窄的党校路单向而行。
还是探索周边的绿波路段?让红绿灯不在成为拥堵的源头。又或者推广潮汐路口?通过技术手段均衡路网流量,预防“幽灵堵车”,让应急保障车辆更便捷…
不能因为成全一条路,从而“放弃”一条路,更不能一封了之。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从来也不是选择题,而是多选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