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换了角膜就能重见光明,没想到十年后突然看不清了!”73 岁的马爷爷揉着发红的眼睛,语气里满是焦急。原本能正常干农活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一场迟到十年的 “眼部危机” 正悄悄降临。
2015 年,马爷爷因左眼角膜炎在外院做了角膜移植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他便渐渐忘了医生 “定期复查” 的叮嘱。直到 2024 年初,他的左眼突然视力模糊,还伴着眼痛、眼红、异物感,辗转多家医院用药后,症状始终时好时坏。到了 10 月,视力下降得更厉害,连田间劳作都成了奢望,最终他慕名来到贵州普瑞眼科寻求帮助。
![]()
几乎同时入院的 72 岁段奶奶,有着相似的遭遇。2014 年,她因双眼角膜营养不良接受了右眼角膜移植,术后视力明显提升。可 2022 年底,右眼开始干涩、视物模糊,当地医院确诊为 “角膜移植排斥”,用药后反复不见好转。今年以来,畏光、眼胀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不敢出门,她最终选择到贵州普瑞眼科求助。
![]()
术后排斥可能迟到十年,老年患者易忽视随访
“角膜移植是终末期角膜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但排斥反应可能潜伏数年甚至十几年。” 贵州普瑞眼科角膜眼表科主任介绍,马爷爷入院时,左眼角膜植片已出现水肿、新生血管侵入;段奶奶的右眼视力仅剩眼前手动,植片透明度大幅下降,两人均是典型的慢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多是免疫细胞长期浸润植片导致的,不及时干预会让植片浑浊,甚至永久失明。” 该院角膜移植专家刘红山教授解释,两位老人都因 “术后多年没出问题” 放松了警惕,没按医嘱定期复查,直到症状加重才就医,无形中增加了治疗难度。
![]()
精准手术化解危机,专家强调终身随访
针对两人的病情,刘红山教授和曾圆圆主任共同制定了治疗方案,为他们实施 “角膜病损切除+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目前,两位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后续将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力争帮他们恢复理想视力。
刘红山教授提醒,角膜移植患者需终身随访,建议术后每年至少做 1-2 次眼部检查。一旦出现视力波动、眼痛、眼红、干涩等症状,要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据悉,贵州普瑞眼科已建立角膜移植术后随访数据库,为超过 300 位移植患者提供长期跟踪管理。此次两位老年患者的成功救治,也为临床处理老年群体角膜移植慢性排斥积累了宝贵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