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365百姓故事汇】
每周五晚7点半,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林科技学院副教授李琛都会坐在电脑前,仔细检查课件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桃农跟大学生不一样,我的讲课内容和讲课方式需要根据桃农的特点和需求作出调整。比如,做好桃树冬季防风防雪,关系着来年收成,相关技术细节必须讲透。”李琛说,再过半小时,她将通过“周末空中课堂”为遍布河北乃至北方的桃农们送去一堂冬前管理课。
李琛是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桃创新团队的成员。从2022年起,这个团队创办的“周末空中课堂”就成为桃农不可或缺的“技术加油站”,为桃专家与桃农搭建了一座交流的平台。每周五晚上的授课,晚上7点或8点准时开讲,课程内容按照桃树生长周期设计,从春季修剪到冬季防寒,农民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团队50多位专家和民间种植高手轮流授课,内容覆盖桃树“种、管、收、销”全产业链。
直播开始后,李琛的讲课画面清晰地投放在屏幕上,主题是“冬季园艺设施防风防雪措施”。她语速平缓,结合实例讲解大棚加固、积雪清理、应急补漏等实用技术。屏幕下方的互动区不断滚动着桃农的提问:“李老师,棉被卷帘怎么防冻?”“旧棚改造要注意啥?”……
“这些‘学生’都是种了十几年桃的老把式,经验丰富,提出的问题也特别实在。”李琛告诉记者,“备课必须更接地气,要把学术语言转化成他们听得懂、用得上的内容。”她一边讲解,一边实时回应留言,偶尔还会点名提问:“深州的老刘在吗?你去年那个棚角加固的方法给大家分享一下?”
“河北是桃产业大省,种植面积超百万亩,但桃农年龄偏大,技术更新慢。”桃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张立彬教授介绍,“‘周末空中课堂’利用农民晚间空闲时间授课,在手机上就能学,课后还能回看,实现了科技与农户的‘零距离’对接。”
如今,该课堂已覆盖北方10余个省市,每年有近3万人次参与。许多桃农把每周五晚听课当成习惯:“专家讲得实在,我们种桃心里更有底了!”
![]()
李琛通过“周末空中课堂”为桃农网上授课。通讯员 朱洪亮 摄
晚上9点,直播结束。李琛轻轻合上笔记本电脑,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每次看到桃农说‘老师讲得有用’,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她说,有一次,一位唐山桃农特意发来消息,说按照她讲的方法成功避免了雪灾损失,“那种成就感,是课堂之外最珍贵的收获。”
窗外夜色渐浓,李琛收拾好教案,准备回家。下周五晚,她还将继续坐在灯下,用声音和画面,把科技的温度送到每一片等待收获的桃园。
从大学讲堂到网络云端,李琛和她的同事们用执着的坚守搭建起一座无形的“科技桥”。这座桥连着专家与农民,牵着知识与实践,托起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与未来。
来源:秦皇岛日报
责任编辑:高小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