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重磅文件在全国产业创新圈引发广泛热议。
![]()
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5〕3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次系统性部署经济社会应用场景的纲领性文件。
这不仅仅是一份常规的政策指导,更像是一声“发令枪”。它标志着“场景创新”已从零星的试点探索,正式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预示着一个以场景驱动、数据赋能、技术迭代为核心的新经济范式正加速到来。
一、新政为何指向“场景”?
首先,我们必须厘清一个核心概念:到底什么是“场景”?
文件明确指出,场景是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
![]()
通俗来说,过去我们谈论项目,是建一家工厂、一个数字化车间、一座仓库。我们谈论产品,是交付一条产线、一台智能设备、一套软件。而“场景”,则是将技术、数据、用户、空间、流程融合在一起,共同创造新价值、解决新问题的“生态系统”。举个例子,安装几百台工业机器人是一个“项目”;而依托这些“智能员工”,构建一个能自主调度、实时优化、人机协同的“柔性制造”大脑,就是一个“场景”。
“场景已成为关键的创新资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场景培育和开放更是一种新型政策工具。这意味着政府推动创新的方式正在升级,从传统的资金补贴、政策优惠转向创造更多元、更开放的应用机会。
二、智造在新政蓝图中的战略方位
制造业领域的场景培育开放被摆在突出位置。《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核心技术应用,创新柔性生产线、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等应用场景。
文件特别指出,要支持重点制造业企业向自主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产品开放应用场景。这些政策导向与中科天工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
新政不仅鼓励国有企业开放场景,更明确支持民营企业主动发掘市场需求,探索拓展新场景。“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路径被正式提出,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意味着,像中科天工这样在智能工厂领域,有研发实力、领先技术、落地能力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此外,新政要求完善场景资源配置规则,不得在地域、业绩、规模、企业性质等方面违规设置限制条件,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三、中科天工的战略视野与实践
面对“场景培育开放”新政,如何应对?中科天工展现出深远的战略视野,以“技术-场景-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化实践,将政策机遇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应答智能工厂场景创新的“时代命题”。
深耕十余年,中科天工(SINOTECHO)作为“智能装备+智慧物流+天工云”整体解决方案领先者,紧扣“技术突破是前提”,聚焦智能制造“卡脖子”环节,构建“硬件+软件+算法”全栈能力:升级离散制造智能装备,落地智慧物流仓储、构建“天工云”全流程数字化,攻坚AI工业视觉检测系统,打通智能制造“最后一公里”堵点。
![]()
遵循“场景验证技术”路径,中科天工摒弃“一刀切”,推行“场景拆解—方案定制—复制推广”模式,为企业专属化定制“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针对不同行业,尤其是包装、印刷头部企业打造行业示范标杆。
借“协同开放”机遇,其对内形成“数据—模型—决策”闭环,对外与高校共建实验室攻关前沿技术,与华为、阿里、海康威视等头部达成战略合作,打造智能工厂领域的“共赢生态”。未来,依托场景培育开放机遇,中科天工将倾力打造武汉新基地研发与智造能力,积极参与“揭榜挂帅”项目,持续推进核心区域研创中心布局,开启“中国方案”出海征程,为更多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助力赋能。
四、结语:共建共赢智能工厂“新场景”
新政只是场景革命的开端,国家发展改革委分批次推出的应用场景项目清单,将为智能工厂建设提供更明确的“任务书”。对于中科天工(TECHO)而言,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技术的领先性,更在于对场景需求的精准把握与生态资源的整合能力。
![]()
以技术攻坚突破边界,以场景落地创造价值,以生态协同共筑根基,中科天工(SINOTECHO)正以这样的实践路径,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执笔“时代答卷”,也为智能工厂“新场景”实践与落地提供鲜活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