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两顿烧烤,从威尼斯影后到家乡烧烤摊的食客,辛芷蕾的鹤岗小串之旅让人眼前一亮。 这位刚拿国际大奖的演员,返乡第一件事不是参加庆典,而是直奔烧烤店。
![]()
她中午先点外卖,下午又亲自到店,连续两顿烧烤。 这种对家乡味的执着,让网友直呼“太真实了”。 鹤岗这座小城,因为她的这次撸串打卡,突然成了热搜焦点。
11月13日中午12点20分,辛芷蕾在微博晒出烤串照片。 “鹤岗小串,我回来了”,简单一句话配上美食图,瞬间引爆网络。 网友纷纷追问店名,想要同款体验。
![]()
当地一家烧烤店迅速认领:“这是我家的。 ”记者联系到店家,得知辛芷蕾当天并未到店,而是团队下单外卖。 配送员将烤串送到指定地点,亲眼见到了这位影后。
但外卖显然不过瘾。 下午5点,另一家烧烤店传来消息:“她刚离开。 ”店主兴奋地描述,辛芷蕾点了不少特色菜,本人比电视上更瘦更美。 她还给店家签名合影,毫无明星架子。
![]()
这不是辛芷蕾第一次为家乡烧烤代言。 她曾公开表示,回鹤岗必吃烧烤,哪怕只睡两小时也要去解馋。 在她看来,鹤岗小串的独特调料,连米其林大厨都调不出来。
鹤岗小串有什么特别? 它以“三分熟”技法闻名,肉块切成3厘米见方,用果木炭火炙烤,刷三道秘制酱料。 外层焦脆,内里带血,吃起来又嫩又香。
![]()
这座东北小城拥有600多家烧烤店,空气中常年飘着烤肉香。 当地高速路口立着广告牌:“见面三分熟”,成为独特的美食名片。 鹤岗小串的特点被概括为“小、精、嫩”。
辛芷蕾与鹤岗的渊源颇深。 她1986年出生在这里,家中排行老大,下面还有弟弟妹妹。 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她一步步走向国际舞台。
![]()
今年9月,她凭借电影《日挂中天》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这是继巩俐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内地女演员,也是首位“85后”威尼斯影后。
获奖后首次回乡,她带着作品在家乡举行见面会。 11月13日晚,鹤岗比优特时代广场挤满了观众。 辛芷蕾与家乡影迷分享获奖感受,场面温馨。
![]()
但比电影更吸引网友的,还是她的烧烤之旅。 这让人想起她在综艺里的“吃货”发言:“我不吃内脏,但我吃大肠、羊肝、爆肚、腰子、烤鸡心……”这种耿直性格圈粉无数。
鹤岗不只是有烧烤。 这座城市面积14684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多上海。 森林覆盖率70%,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黑龙江最美的地方”。
这里要森林有森林,要湿地有湿地,要峡谷有峡谷。 除了小串,还有炸酱面、排骨炖酸菜等地道东北美食。 当地物价亲民,充满生活气息。
辛芷蕾的这次撸串打卡,意外带火了家乡旅游。 当地文旅部门表示,已有游客咨询“辛芷蕾同款烧烤路线”。 一家烧烤店老板说,当天就接到多个预订电话。
有趣的是,辛芷蕾原本叫辛蕾,后来改名芷蕾。 从鹤岗走到国际舞台,她始终保持着家乡人特有的直爽。 这次回乡撸串,更显出她接地气的一面。
当天中午的外卖包括牛肉串、羊肉串、烤鸡心等特色。 下午到店又点了招牌三分熟和爽花小香槟。 这种饮料是当地特色,与烧烤绝配。
店家透露,辛芷蕾对烤串的火候很讲究,特别是三分熟牛肉。 这种烤法要求师傅精准掌握时间,多一秒则老,少一秒则生。 正是这种独特技艺,让鹤岗小串与众不同。
鹤岗虽然以煤矿闻名,但实际上生态资源丰富。 城市周边有原始森林、湿地保护区,还有中俄界江黑龙江。 这里的自然风光与工业城市标签形成反差。
辛芷蕾的这次返乡,从国际影后到普通食客的身份切换,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家乡儿女形象。 她没有选择高档餐厅,而是直奔最接地气的烧烤店。
这让人想起她之前给年轻人的建议:“少听点建议,跟随自己,找到自己。 ”这种独立自主的态度,与她选择回家乡吃烧烤的行为如出一辙。
当天下午的烧烤店偶遇让店主印象深刻。 他说辛芷蕾完全不像大明星,就是回家吃饭的邻家女孩。 这种亲和力,让家乡人倍感亲切。
鹤岗小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当时煤矿工人下班后喜欢聚在一起喝酒吃肉,慢慢形成了独特的烧烤文化。 如今,这已成为城市名片。
辛芷蕾的微博发出后,短短两小时就获得数万点赞。 网友评论:“这才是真正的衣锦还乡”“看完想去鹤岗吃烧烤”“被影后的真诚打动了”。
当地居民表示,这不是辛芷蕾第一次为家乡带货。 她曾在多个场合推荐鹤岗小串,被戏称为“鹤岗小串推荐官”。 这次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对家乡的热爱。
鹤岗的烧烤店通常营业到深夜,但为了接待这位特殊客人,店家提前做了准备。 他们精选最新鲜的食材,保证让回乡的影后吃到最地道的味道。
有趣的是,辛芷蕾之前说过,每次回鹤岗最期待的就是烧烤。 哪怕工作再累,也要抽空去解馋。 这种对家乡味的执着,引起了很多在外游子的共鸣。
鹤岗小串的调料是一大特色,尤其是芝麻料。 辛芷蕾曾说这是独一无二的味道,其他地方模仿不来。 调料配方代代相传,每家店都有自己独特的比例。
这次烧烤之旅不仅满足了味蕾,更连接了游子与家乡的情感。 从威尼斯到鹤岗,从红毯到烧烤摊,辛芷蕾用最朴实的方式回归本源。
当地网友晒出偶遇照片,辛芷蕾穿着简单,戴着口罩排队等位。 如果不是店家确认,很难认出这就是刚拿国际大奖的影后。 这种低调作风获得好评。
鹤岗烧烤的价位也很亲民,人均几十元就能吃饱。 这与一线城市动辄数百的烧烤形成对比。 或许正是这种实惠实在,让辛芷蕾念念不忘。
店家还记得辛芷蕾点餐时的细节,她对菜单很熟悉,不需要介绍就能点出招牌菜。 可见虽然常年在外,但对家乡味道依然如数家珍。
这次撸串打卡的连锁反应出乎意料。 不仅带动了鹤岗烧烤的关注度,也让更多人了解这座东北小城的真实面貌。 它不只有低价房产,还有美食与美景。
辛芷蕾的行程很满,当晚还要参加电影见面会。 但她依然抽空连续吃了两顿烧烤,这种对家乡味的渴望,胜过千言万语。
鹤岗小串的烤制过程很有讲究。 肉要提前腌制,炭火要烧到恰到好处,调料要分三次刷。 每个环节都影响最终口感,需要师傅多年经验。
当地人说,判断一家鹤岗烧烤是否正宗,就看敢不敢做三分熟。 这对肉质和手艺都是考验。 敢做三分熟的店,通常都对自家食材有信心。
辛芷蕾的这次返乡,恰逢她事业高峰。 从《绣春刀II》到《如懿传》,从《庆余年》到威尼斯获奖作品,她一步步走向国际,但始终没忘记家乡味道。
这或许正是她受欢迎的原因。 在光鲜亮丽的娱乐圈,保持真实与本色最难能可贵。 一顿家乡烧烤,胜过无数公关宣传。
鹤岗的烧烤文化还在延续。 新一代的烧烤师傅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开发出更多口味。 但核心的三分熟技艺始终保留,成为这座城市的美食基因。
辛芷蕾的撸串之旅虽然短暂,却让鹤岗小串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这种明星与家乡的互动,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真实的情感连接,比刻意营销更有力量。
当天晚上,电影见面会结束后,还有粉丝看到辛芷蕾团队的车停在烧烤店附近。 或许,离乡前的最后一顿,她依然选择了最熟悉的家乡味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