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这是一张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图

0
分享至







这份答卷,北仑是这么写的——

清晨,宁波钢铁的炼钢炉里,1650℃的钢水奔涌而出;梅山冷链的堆场上,来自巴西的牛肉正接受海关查验,排队进入低温冷库;宁波“绿能港”的LNG船舶码头,“海洋石油302”轮完成补给,即将前往港区为国际船舶加注燃料……

这些看似无关的生产场景,都指向同一个起点——大宗商品。铁矿石、LNG、优质蛋白……它们如同血液与骨骼,支撑着中国经济的每一次呼吸与跳动。

2024年11月,国务院批复浙江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为地方重大改革赋权的首个政策文件,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性机遇。

一年以来,作为宁波片区核心区所在地,北仑区以制度创新为笔,以扩大开放为任,聚焦大宗商品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全力推进“储运贸工服数”六大提升行动,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今年前三季度,北仑区完成限上大宗商品销售额14272.9亿元。

制度开路,构筑开放新高地

枢纽,要素流通的中心、连接各方的要冲。这意味着每落一子,皆需高屋建瓴。


宁波“绿能港”

一年间,宁波对照省级层面要求,高位统筹,将建立健全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体制机制改革纳入市委深改委年度重大改革事项之一,举全市之力协同推进。宁波片区核心区所在北仑区全力以赴,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政策体系迅速成型。对标省级方案,宁波量身定制专项行动计划,明确6大提升行动、19项具体任务,构建起目标清晰、责任到位的推进体系;北仑区迅速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文件,为清洁能源加注、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试点、离岸贸易业务等提供精准支撑。


海关关员对跨境电商组套商品实施现场监管

“首创”“首试”底气十足,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面对大宗仓储土地资源紧缺难题,北仑区以制度创新打通开放堵点,在全国首创地下洞库分层利用确权机制,让土地迸发新活力——依托山体资源建设的地下油气洞库,在地面设施占地仅56亩的情况下,“唤醒”了相当于约1700亩地表仓储用地的地下空间资源。

制度开路的新章不止于此。在全国首创出口前置仓“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将货物通关时间从3天压缩到1天以内;成功争取离岸贸易免征印花税试点政策,并上线全省首个离岸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落地全省首艘国际船舶船籍港登记,创新推出“全区一港、一体通办”等突破性服务举措,海事业务的办结时限较法定办结时限压缩80%以上……

“‘制度—产业—市场’三重赋能,把宁波片区变成全球要素重组的关键变量!”开发区自贸区综合协调局负责人介绍,紧扣“储运贸工服数”各个环节,多项大宗商品领域创新案例入选省委深改委重大改革案例、省级制度创新最佳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经验”。


首艘“浙江宁波舟山港”籍国际船舶完成登记

价值跃迁,锻造核心竞争力

2025年,宁波舟山港保税LNG国际航行船舶加注迎来“厚积薄发”——

7月16日,刷新了国内单次最大加注纪录;8月30日,首票“先供船、后报关”加注业务完成;10月31日,宁波舟山港保税LNG年加注量突破20万方,稳居全国前三。

而在LNG的仓储地——中国海油宁波“绿能港”,国内首套国产化LNG冷能发电装置累计发电量突破1800万度,LNG汽化产生的“绿电”覆盖了园区近三分之一的用电需求,减少碳排放超1万吨。


宁波“绿能港”冷能发电站

一端连着港航服务竞争力提升,一端连着绿色低碳,当LNG不再“沉睡”于储罐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为大宗商品的应有价值。这也正是宁波片区聚力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题中之义——

配置的深度,决定了发展的高度。

为了让大宗商品迈向价值链高端,努力提升国际贸易中的“中国话语权”,宁波片区从优势产业落子,精深加工链条持续延伸,新业态、新模式纷纷显现。

油气加工领域,中海油宁波大榭石化五期项目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产业基地全面建成,推动炼化产业向精细化、绿色化方向持续转型;台塑台化、万华化学、金发科技等龙头企业持续深耕,着力打造万亿级“油头化尾”全产业链。


梅山国际冷链项目

冷链仓储领域,华东地区单体规模最大冷链项目——梅山国际冷链项目建成投用,开仓近一年吞吐量突破10万吨;推进千吨级加工中心和供应链金融服务等配套能力建设,将冻品从仓储“留量”转变为资金“流量”。

“储、贸、工不是彼此割裂的领域,而是盘根错节、休戚与共的整体。宁波片区应进一步整合仓储、贸易与深加工环节,打造全产业链生态。”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经济师殷志军说。

他进一步指出,宁波片区拥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物流保障和显著的企业集聚优势,应在储贸加一体化发展、港口枢纽功能强化等方面突破,推动大项目、大平台、大改革,提升大宗商品的国际话语权。


LNG保税燃油首船加注

数智赋能,塑造发展新引擎

当大宗商品搭上“数字快车”,将会催生出怎样的连锁反应?在宁波片区,这一问题早已有了明确答案。

近年来,北仑区成功招引培育66云链、大宗易行、自贸区油气服务平台等数字化平台10余家,大宗商品数字生态圈持续扩大——

它们或深耕供应链金融,化解融资风险,实现“信用赋能”;或辅助交易决策,实现AI赋能下的“智能撮合”;有的整合境内外数据,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有的嵌入园区管理、仓储物流各个环节,推动大宗商品全流程可监管和溯源。

“每一个数字化平台,都能赋能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平台与平台相互助力,大宗商品服务环境日益优化,数字化效能不断提升。”开发区自贸区综合协调局负责人说。


66云链液体货物资产管理AI系统

以66云链为例,在企业开发的区块链数字仓单平台上,液体货物的装卸记录、运单信息、运输轨迹,所涉人员全程可感知、可比对、可追溯。这些数字标识共同构成了每一批货的“数字身份证”,让原油、成品油、LNG等液体大宗商品安全可控,成为优质资产。

这一成熟的模式吸引了大宗液体化工品第三方仓储企业——信润石化的青睐,双方一拍即合,为众多储罐配备上“数字大脑”,不仅提升了安全与合规水平,也为企业从大宗商品仓储的“红海”赛道突围,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打下基础。


全省首个离岸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连锁反应还在继续——“平台+仓储企业”的模式,吸引了金融机构的关注。今年7月,66云链联合昆仑信托落地全国首单“区块链+数字仓单”信托项目,以山东某大型炼化企业储存的柴油为底层资产,设立专项信托计划,累计规模达9000万元。

始于大宗商品,但不止于大宗商品。平台的赋能之下,一座“数字驱动、规则衔接、风险可控”的新型贸易枢纽正呼之欲出。据统计,今年1至9月,大宗商品枢纽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达48亿元。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弦歌不辍续前行。“回首过去,宁波片区行动方案文本中的‘探索’‘支持’‘鼓励’,正逐渐走进现实。”开发区自贸区综合协调局相关负责人说,“站在新的起点,北仑区将按照行动方案的部署,以更强担当、更大作为,深入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版图上刻下鲜明的宁波印记。”

来源丨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方宇舟

制图丨石梦蕴

编辑、一审丨郑凯元 二审丨王昱啸 三审丨谢挺

责编丨沈焰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北仑发布 incentive-icons
北仑发布
北仑最权威的政务公众号
11671文章数 58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