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通 讯 员 王陆晴 陆 宇
晚报记者 陈 强
本报讯 “如果没有你们无私的救护,按当时的情况,后果我真的无法想象,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白衣天使!”11月11日,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社会心理服务办主任、红十字心理救援队成员朱世敏与护士蔡黄晨分别收到了一面绣有“隔空施良策 远程护安康”和“临危施援手 急救暖人心”的大红锦旗。这锦旗背后,藏着一段深夜发生在高铁上的“生命守护故事”——一场跨越空间的“心理急救”,让濒临崩溃的乘客重获平静。
当天晚上8点多,上海南站候车厅内,紧急寻医救治病人的广播突然响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海宁四院老年医学科护士蔡黄晨与同伴王旖艳听到广播的第一时间,不约而同地冲向广播中提及的现场。抵达现场时,她们发现一名年轻女性正蜷缩在角落,双手不停颤抖,呼吸急促,脸上写满了恐慌,甚至还出现了呕吐症状。
“别害怕,我们是护士,会帮你的!”蔡黄晨蹲下身,轻声安抚。通过简单沟通得知,这名乘客患有焦虑症,当天因未及时服药,引发了严重的躯体反应。眼看乘客症状不断加重,手头又没有专科药物,熟悉焦虑症临床症状的蔡黄晨立刻做出判断:“先缓解情绪,再想办法控制病情!”她迅速掏出手机,拨通了海宁四院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服务办主任朱世敏的电话,一场跨越空间的“心理急救”就此启动。
刚回到家的朱世敏接到电话的第一时间,没有丝毫迟疑,凭借多年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立刻进入“工作状态”。考虑到乘客躯体症状严重,无法冷静交流,朱世敏在电话中一步步指导蔡黄晨和王旖艳:“先帮她调整呼吸,跟着节奏吸气、呼气,再引导她放松肌肉,从手指到肩膀慢慢舒展……”
在朱世敏的远程指导下,蔡黄晨与王旖艳耐心陪伴在乘客身边,边帮她练习节律性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边用温和的语言给予鼓励,用沉稳的眼神传递安全感,乘客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幸运的是,几人路程方向一致,蔡黄晨和王旖艳便陪乘客一同登上高铁,继续与朱世敏保持沟通,形成“远程专业指导+现场贴心陪伴”的双重支撑。
高铁在飞奔,守护与救助未停歇。在近一个小时的守护中,乘客的呼吸渐渐平稳,手抖的症状明显减轻,脸上的恐慌也慢慢消失。
当天晚上9点左右,蔡黄晨与王旖艳到站下车,朱世敏则继续通过电话跟进陪伴。面对乘客反复念叨的“累”“喘”,朱世敏始终温柔而坚定地回应:“别担心,我一直在!”就这样,朱世敏又持续陪伴了一个小时,直到乘客安全到站,顺利坐上救护车,情绪彻底稳定后,她才放下心来。记者事后了解到,乘客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后,现已完全康复。
从候车厅的紧急响应,到高铁上的跨屏疏导,再到全程的贴心陪伴……尽管整个过程都不在上班时间,也不在自家医院,海宁四院的医护人员用专业的素养与温暖的关怀,为突发心理危机的乘客构筑起一道“生命守护网”,也让“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在旅途中绽放出更加动人的光芒。
朋友们,若你或身边人有心理困扰,可随时拨打以下热线寻求帮助: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