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周刊记者 胡遐睿
通 讯 员 张 郁 夏晓蕾
在平湖市当湖街道,有这样一个典型的农拆社区——沐阳社区。曾经,它因治理难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如今,却成为居民口中“合出来的幸福”家园。这一切,离不开社区党总支引领下,“幸福合伙人”机制所带来的深刻改变。
沐阳社区作为纯农拆安置小区,面临着许多典型却棘手的治理难题。清晨,老人踩着泥沙出门买菜,西区北门流动摊贩占道为市,居民抱怨、物业无奈、社区调解难;道路破损严重,36至38幢、44至47幢前百米主干道遍布28处坑洼,最深达10厘米,“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是常态。楼栋檐口经十余年风雨侵蚀频频脱落,而社区老年人居多,喜坐檐下闲聊,“头顶隐患”令人揪心。作为一个拥有5400人口、老年人和弱势群体占比近30%的社区,物业管理资源缺乏、专业性不足、居民参与意识薄弱,治理积极性仿佛被“冻住了”,安全与便民的双重需求极为突出。
面对困局,沐阳社区党总支主动作为,召开三方协同议事会,网格员深入居民家中走访征求意见,最终找准破局关键。必须把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真正“拧成一股绳”,让“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于是,“幸福合伙人”机制正式推出。以“选题立状——按状实施——状况反馈”三步工作法为核心,沐阳社区逐步打破“各管一段”旧局,实现“攥指成拳”新治理格局。
曾经西区北门的马路市场日均人流量超2000人次,投诉不断。社区党总支搭建“多方议事月月谈”平台,联合街道、城管、菜农、居民代表经历7轮磋商,最终将摊点迁至通济路北侧空地,并制定《管理细则》,创新推行“三色管理法”:绿色准入证(本地自产农户优先);黄色警示牌(卫生不到位限期整改);红色退出机制(三次违规直接取消资格)。如今,250平方米的自产自销点秩序井然,菜农王阿姨笑着说:“以前摊位又小还不固定,总得占道经营,既危险又影响交通。现在好了,有了规范的场地,我们能安心卖菜,收摊时自觉打扫干净,居民满意,我们自己也踏实。”
而面对主干道严重破损,社区也启动“三方会诊”,通过“协同月月谈”平台推进解决。业委会发动业主,完成维修基金使用同意意见征求;物业对接多家单位比价择优,严格控制预算;社区监督组全程跟踪施工,每笔支出通过“透明账本”公示。最终,道路完成高标准换新。
针对檐口脱落这一重大安全隐患,社区则通过“三方协同月月谈”迅速响应。业委会牵头制定维修方案,依法申请维修基金,设置临时防护通道;物业全程监管高空作业施工,保障行人安全;社区党总支引导全程,探索形成“社区引导+业委主导+物业执行”的长效机制。居民再也不必担心“屋檐危机”,安全感大幅提升。
如今走进沐阳社区,西区北门不再拥堵,摊贩规范经营,市容整洁有序;主干道平整通畅,老人晨练、孩子奔跑,安心自在;楼栋檐口稳固,居民散步闲聊,再无后顾之忧。“幸福合伙人”机制,不仅破解了具体难题,更激活了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接下来,沐阳社区党总支将继续深化这一机制,推动更多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实现农拆社区不仅“拆得出新居”,更能“治得出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