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那一年,我在大学图书馆里同时翻开两本书:一本是砖头厚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另一本是纳瓦尔的《纳瓦尔宝典》。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并排摊开的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预示着我人生中两个分岔的路口。
那时我刚满二十岁,是个标准的“好学生”。笔记本上工整记录着每一个经济学模型,能流畅背诵斯密和凯恩斯的核心理论。可当我望着银行卡里勤工俭学攒下的微薄积蓄,那些精妙的曲线公式突然变得苍白——它们能解释世界运转的规律,却无法告诉我如何在这个世界里获得真正的自由。
转折点发生在暑假的咖啡馆兼职。某个打烊的深夜,我边擦桌子边听纳瓦尔的播客,当听到“成长最快的方式是研究赚钱,而不是持续学习”时,手中的抹布突然停住了。这话像闪电劈开我固有的认知——那些坐在我邻桌的同学,有的在研究奶茶店加盟模型,有的在开发自动排班小程序,他们眼里的光,是教科书给不了的。
于是我开始了独特的“田野调查”。周末不再泡在自习室,而是跑到商圈观察网红餐厅的翻台率,记录不同位置商铺的客流量。我帮开剧本杀店的表姐设计会员系统,发现她不懂任何供应链理论,却对“复购率”和“沉没成本”有血肉般的理解。这些鲜活的知识像拼图碎片,渐渐拼出商业世界的真实地貌。
最难忘的是帮亲戚开发小程序的那个春天。我抱着笔记本驻扎在他的建材店,白天记录客户询价规律,晚上敲代码实现自动报价功能。当第一个通过小程序成交的订单生成时,店主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你看,这就是你创造的杠杆。”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纳瓦尔说的——代码是新时代的锄头,能撬起沉睡的价值。
三年后的同学聚会,当大家讨论着继续读研还是考公时,我运营的行业数据分析账号已有了稳定收入。有个同学醉醺醺地问我秘诀,我想起纳瓦尔财富公式里的“长期博弈”。就像我持续记录餐饮行业现金流规律,直到某天突然能预判出茶饮品牌的倒闭潮。
如今我书架上仍放着那本《宏观经济学》,但更珍贵的是三本厚厚的观察笔记。它们记录着我如何从解构楼下煎饼摊的盈利模型开始,逐步理解特定知识如何与杠杆产生化学反应。最近一页写着对AI绘画平台的调研——这次我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了早期参与者。
窗外的梧桐黄了又绿,我终于明白:研究赚钱的本质是研究世界如何运转。就像纳瓦尔从洗碗工到投资家的路上,每一道污渍都成了他理解商业的墨汁,每一个订单都是流动的经济学。真正的成长从来不在试卷上,而在你为世界创造价值的每一个实况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