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没人生娃了?上海一产科医生称:从一晚上8个剖腹产到现在1个没有

0
分享至

以前,产房里人声鼎沸,走廊上挤满了焦急等待的家属,一晚上连做八台剖腹产手术是家常便饭。



而现在,产科病房变得异常安静,这种安静,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诡异,整个晚上都没有一台手术,甚至在大年三十的夜晚,也听不到一声新生儿嘹亮的啼哭。

这种寂静,不仅是汪栗一个人的感受,一位在上海行医三十年的产科教授段涛,甚至为此发出了“救救产科”的呼吁。



这种寂静,有着冰冷的数据作为注脚,2023年,全国的新生儿数量定格在了902万。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意味着,当一个曾经被视为生命起点的摇篮被逐渐空置时,我们面临的,可能远不是失去几声婴儿的啼哭那么简单。



冷下来的第一个地方

变化最早被感受到的地方是医院,在上海,一些原本热闹得排队都得靠号的综合性大医院,产科病房现在冷清得出奇。



医生说,分娩量比前几年最高峰时少了一半还多,床位经常空着,情况不止出现在大城市,在很多中小城市里,这就是现状。

过去产科医生忙得连饭都吃不上,现在有的医院干脆把产科并进别的科室,那种从“爆满”到“闲置”的落差,让人心里发凉。



一个社会最先“降温”的地方,往往就是医院,因为它最直观地反映出生的减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产房医生不得不面临三个选择。

一是继续等待,二是转行其它科室,三是离开医生行业。对于他们而言,这是无法改变的现状,紧接着,寂静从产房传到了教室。



孩子少,幼儿园、小学也跟着“降温”,2023年全国幼儿园减少1.48万所,2024年进一步减少 2.11万所,今年8月,在上海浦东的一所小学只有22个学生,可专职老师却有23个。

另一边,一家民办幼儿园每个班的孩子平均不到五个,家长少、学生少,老师们也怕哪天轮到自己“被整合”。



寒风除了刮向教育外,还蔓延到了产业链上游,专门生产产科设备、婴儿保健器械的厂子,接单量锐减。

机器闲着、人闲着,连厂房的灯都懒得开,那种“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熄灯”的场景,不只是现实,更像是一个象征——一个长期靠人口红利支撑的社会模式,正在悄然改变。



算不明白的账

很多人说造成这样的因素就是“年轻人不想生”,其实没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他们算了一笔账,算完后觉得这事“不划算”。



先看经济账,现在在一线城市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怎么也得六七十万元,还不算房子的钱。上海动辄几百万的首付、上万元的月供,能把一个普通家庭掏空。

孩子出生前的产检、分娩...孩子出生后的奶粉、尿布、早教……都是明晃晃的数字,此时,花销才真正开始。



婴儿阶段每月两三千,幼儿园起步三千,私立更贵,一年好几万,小学中学各种补课、兴趣班,年花五六万是常态。

有孩子的朋友常说一句话:“孩子不是在长大,是在烧钱。”除了钱,还有时间和职业的代价。特别是女性,生育带来的“隐形成本”巨大。



研究显示,一个女人生完一个孩子,收入平均会少掉17%,有的公司不明说,却会暗中调岗降薪。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想:如果自己连生活都没搞明白,怎么去对另一个生命负责?对他们来说,“不生”并不是任性,而是冷静的权衡。



发了糖也没人领

面对这股“少子化”寒流,除了国家开放的二孩三孩、育儿补贴外,各地政府的补贴、奖励也是一个接一个,甚至现在已经有7个省份实现“生娃几乎不花钱”。



但年轻人并不买账。网上的评论一句话就点穿了:“我们缺的不是那几千块,而是养孩子、买房子要花的几十上百万。”

政策的力度和现实的压力不在一个量级,效果自然有限,其实,全球都在面对同样的问题。



数据显示,全球生育率从1950年的5.0降到现在的2.3,韩国的生育率更惨,只有0.75,几乎全世界最低。

政府砸了天量的补贴,生育津贴、带薪产假应有尽有,但依旧没能让年轻人愿意多生,原因一样——房价太高、教育太卷、工作压力太大。



这也说明,光靠“撒钱”救不了生育,问题早已超越了“生几个孩子”的层面,它正在影响经济的根基,劳动人口减少,让工厂开始招不到人,甚至出现“用工荒”。

与此同时,养老金压力也在加大,一些省份的社保账户已经出现缺口,只能靠中央补贴来“兜底”。



这场“熄灯”的连锁反应,还在蔓延,从医院、学校,到工厂和社保系统,每一个环节都在变冷,这不是单纯的数字下滑,而是一个社会结构正在重组的信号。

那些空着的病房、半满的教室,和亮不起的工厂灯,都在提醒我们:人口的故事,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参考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黄金,大跳水

黄金,大跳水

中国基金报
2025-11-15 09:16:39
暴打母亲男后续:亲戚称他良心不坏,动手事出有因,老人拿钱捞人

暴打母亲男后续:亲戚称他良心不坏,动手事出有因,老人拿钱捞人

墨印斋
2025-11-15 18:23:39
山西狗咬人反杀案大反转:刀上没有死者伤者的DNA,到底是谁杀谁

山西狗咬人反杀案大反转:刀上没有死者伤者的DNA,到底是谁杀谁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15 05:10:04
蒋介石想不到,当年不认的后代,竟长成了蒋家如今的脸面

蒋介石想不到,当年不认的后代,竟长成了蒋家如今的脸面

黄丽搞笑小能手
2025-11-16 06:44:05
牛!索尼将为Labubu拍电影

牛!索尼将为Labubu拍电影

鞭牛士
2025-11-16 07:49:33
泰国国王最贵的10个消费!300辆豪车,52艘黄金船, 24个老婆陪睡

泰国国王最贵的10个消费!300辆豪车,52艘黄金船, 24个老婆陪睡

叮当当科技
2025-10-26 04:29:35
5年后,再看61岁“自驾游阿姨”苏敏,才彻底明白什么叫相由心生

5年后,再看61岁“自驾游阿姨”苏敏,才彻底明白什么叫相由心生

瞻史
2025-11-11 12:58:37
美国连夜对阿里动手,一场无声战争提前打响!

美国连夜对阿里动手,一场无声战争提前打响!

张生说
2025-11-15 23:34:13
斯卡洛尼:祝贺对手发挥出色;奥塔门迪没出场是出于保护考虑

斯卡洛尼:祝贺对手发挥出色;奥塔门迪没出场是出于保护考虑

懂球帝
2025-11-15 10:20:06
你体验过东北洗浴文化吗?全程尴尬吗?网友:零件一样,尺码不同

你体验过东北洗浴文化吗?全程尴尬吗?网友:零件一样,尺码不同

特约前排观众
2025-08-17 00:15:03
纪实:外卖员陈乐被判死刑,生前含泪与妻子告别:来世还做夫妻

纪实:外卖员陈乐被判死刑,生前含泪与妻子告别:来世还做夫妻

清茶浅谈
2025-02-17 17:02:29
法企CEO:欧洲面临最大危机,中国连抄都懒得抄我们

法企CEO:欧洲面临最大危机,中国连抄都懒得抄我们

阿代说事
2025-11-15 10:15:51
从“不可切”到“长期带瘤”,肝癌诊疗正迈入慢病管理时代

从“不可切”到“长期带瘤”,肝癌诊疗正迈入慢病管理时代

南方都市报
2025-11-13 11:06:05
厦门一校花,169cm身高仙姿玉色,貌美如花,美的让人移不开眼

厦门一校花,169cm身高仙姿玉色,貌美如花,美的让人移不开眼

小椰的奶奶
2025-11-10 10:36:49
外交部回应美对台军售: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外交部回应美对台军售: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新京报
2025-11-14 16:35:04
势在必行!全运会结束后,国乒主席王励勤应尽快做这3件事!

势在必行!全运会结束后,国乒主席王励勤应尽快做这3件事!

田先生篮球
2025-11-15 10:51:13
《四喜》直到岳秀娥向李景哲要30万彩礼,沈明珠才知,养母有多狠

《四喜》直到岳秀娥向李景哲要30万彩礼,沈明珠才知,养母有多狠

宇林网络
2025-11-15 22:12:57
朱雨玲:如果能推荐好的俱乐部,乒超联赛一定是我的首选

朱雨玲:如果能推荐好的俱乐部,乒超联赛一定是我的首选

懂球帝
2025-11-15 14:02:03
央八首播!51集谍战剧连续四天收视第一,央视精选果然不凡。

央八首播!51集谍战剧连续四天收视第一,央视精选果然不凡。

阿乐乐电影v
2025-11-15 16:35:02
章若楠29岁生日直播罕见落泪,不敢提这2字背后原因跟白敬亭有关

章若楠29岁生日直播罕见落泪,不敢提这2字背后原因跟白敬亭有关

小邵说剧
2025-11-15 16:16:33
2025-11-16 08:27:00
云舟史策 incentive-icons
云舟史策
要有遥不可及的梦想,也要有脚踏实地的本事。
1303文章数 5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没人生娃了?上海一产科医生称:从一晚上8个剖腹产到现在1个没有

头条要闻

作价14亿元 宝能深圳160套房产遭中信信托挂牌处置

头条要闻

作价14亿元 宝能深圳160套房产遭中信信托挂牌处置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教育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有品味的中年女人,穿衣都有4个共同点,看看你掌握了几个

教育要闻

对巴黎公社历史有深入研究的数学家、作家、著名大学教授逝世,享年71岁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解密福建舰电磁弹射背后的硬核支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