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郭平
付文才研究普兰店区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多年,在他看来,遗址的细节研究能够为后人带来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他走近望海寺摩崖造像下层的一尊雕像,提醒记者注意雕像的着装。虽然历经800多年,当年工匠雕琢的衣服线条仍然清晰可辨。他说:“我们分析了造像的着装,多数衣服是‘左衽’服饰。这样的着装本身就具有非常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征。”
然而在摩崖造像上层居中偏左的位置,有一尊造像与其他着装明显不同,服装采用的是右衽。大定三年(1163年)正值金世宗统治时期,此时金朝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化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北方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望海寺摩崖造像中农耕民族服饰与游牧民族服饰彼此融洽地出现,折射出的正是当时文化交流频繁的历史事实。
面朝大海,背靠辽东半岛,大连地区从古至今都是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窗口和纽带,普兰店区双塔街道以独有的石材矿藏同样吸引了全国各地石材加工企业和石雕人才前来投资。目前这里的绿色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已经纳入普兰店区重点项目规划,准备在双塔街道邓店社区规划建设集石材加工、销售、展览、商务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将街道现有几家大型骨干石材加工企业引入园区,同时引进山东、福建、浙江等地石材开发商。园区建成后,将进驻30至40家大型石材加工企业。
国内石材加工企业的进驻也带来了大量的石雕工匠。这事对当地著名的石匠刘本志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提起闽浙同行,他点头赞叹:“他们的高端产品特别逼真,同样的石材,他们雕出来的人物、动物活灵活现,效率高。”只要得空闲,他就去外来的这些石材加工厂转转,他说:“一起研究研究,咱学学。”
刘本志的儿子也从事石雕行业,还创办了石材厂,他说:“现在石雕都用电脑了,我也是跟外地企业学来的。”
当地传承千年的石雕技艺,正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的生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