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通讯员 张福敏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黄燕)为深入挖掘新时代基层奉献精神,捕捉科技传承与人文坚守的鲜活素材,11月12日,南京市溧水区作家协会第五组会员在理事陈实等人带领下,走进溧水区微波中继站,开展“扎根基层·书写担当”主题采风活动,沉浸式感受微波通信人的坚守岁月与使命担当。
“理事带会员”是溧水区作家协会今年创新的工作机制,也是区文联推广的重点举措,旨在强化会员联动、激活创作活力,催生讴歌新时代的文学力作。当天,会员一行沿陡峭山路登临海拔183米的中继站,在站长王贤明的带领下,观摩设备运行、聆听专业讲解,对微波通信技术特性及背后的技术坚守形成了直观认知。据悉,该中继站承担着溧水及周边地区12个央视频道、4个江苏省级电视频道的无线数字电视发射任务,以及调频92.3MHz溧水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射工作。
座谈中,王贤明讲述的建站往事令人动容。1985年建站之初,这里缺水少电,工作人员只能靠山坳井水度日,雨季井水浑浊甚至让米饭泛红。如今完善的工作生活环境背后,是一代代通信人耐住寂寞、守住清贫的无悔付出。会员们围绕“坚守与奉献”“科技与人文”等主题展开交流,纷纷表示将把这份跨越40载的坚守转化为创作素材,用笔墨记录基层工作者的责任担当。“这次采风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溧水区作家协会主席毛文文表示,微波通信人用一生守护信号畅通的故事,是新时代最动人的精神注脚,要通过创作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默默坚守。
据悉,自今年10月“理事带会员”系列采风活动启动以来,溧水区作协各小组迅速响应、有序推进:第三组走进乡村合作社与本土企业,聚焦特色农业发展中的实干故事,挖掘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实践;第一组走进红色乡村,在红色遗址的精神坐标中锚定信仰方向,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里感受发展脉动。各小组以“理事牵头定主题、会员联动深调研”的模式,已累计开展采风活动5场,收集鲜活素材百余条,产出散文、诗歌等各类作品40余篇(首),让文学创作真正扎根生活、贴近群众。
毛文文强调,“理事带会员”机制打破了会员交流壁垒,让创作扎根基层土壤。希望全体会员以系列采风为契机,深入提炼素材、精心打磨作品,推出更多反映基层奉献精神、彰显时代温度的佳作,让扎根大地的奋斗故事直抵人心,让文学创作真正成为记录时代、讴歌人民的有力载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