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小卞今天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高志凯教授凭借复合型知识结构与高超博弈智慧,在台海、南海、中印边界及国际贸易等议题上。
以西方熟悉的历史、法律逻辑直击对手双重标准与话术陷阱,为中国争夺国际话语主导权。
![]()
![]()
用西方逻辑戳破西方话术
在第八届虹桥论坛的“开放贸易与安全发展”对话现场,当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抛出“美国以安全为幌子保护特定行业利益”的观点时。
高志凯的回应掷地有声:“安全被滥用的结果,就是世界经济变成一座围城。”
这位常年活跃在国际舆论场的中国学者,总能用对手熟悉的逻辑戳破其话术陷阱。
从台海问题上拿林肯内战反问美国主持人,到南海争端中用菲律宾“祖传条约”划定边界。
再到中印争议里以“恒河线”反讽殖民遗产,高志凯的每一次“开炮”,都不是情绪宣泄,是一场精准的逻辑攻坚战。
2024年10月31日的一档美国播客节目中,主持人一开场就抛出预设好的“陷阱”:
“台湾不愿回归,中国不该用武力解决统一问题。”
这套话术并不新鲜,背后藏着的无非是“自由民主高于国家统一”的西方叙事,就等着高志凯落入“是否放弃武力”的争论漩涡。
![]()
高志凯压根没按剧本出牌,他抬手就将话题转向美国自己的历史:
“想聊统一,咱们先说说林肯。当年南方要独立,林肯怎么做的?发动南北战争打了四年,哪怕国家血流成河也要维护联邦统一。没有那场内战,今天的美国都不存在。”
话音刚落,主持人的表情就僵住了,这正是美国历史上最引以为傲的“统一叙事”,如今被用来反问,瞬间让“双重标准”无所遁形。
在高志凯看来,国家统一从来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他进一步拆解逻辑:
“林肯没因为南方少数分裂势力的反对就妥协,因为他知道分裂会拖垮国家。中国政府争取和平统一的诚意,和林肯当年的努力别无二致,但这绝不等于容忍分裂。”
他特别强调,当“台独”触碰红线、外部势力干涉升级时,中国动用必要手段制止分裂,与林肯维护联邦统一的正义性完全一致。
都是为了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保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
这番话之所以能让支持“台独”的美国政客哑火,关键在于它跳出了西方设定的话语框架。
高志凯没有去辩解“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依据,那些事实早已无需重复,是直接用美国的历史逻辑来论证统一的必要性。
你认可林肯的正义,就不能否定中国维护统一的权利,你歌颂美国的统一成果,就不该非议中国的统一进程。
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打法,让西方的道德指责瞬间失去根基,也让国际舆论看到了西方叙事的虚伪性。
![]()
![]()
用菲律宾“祖传条约”划定边界
如果说对美国的回应是“接短”,那高志凯在南海问题上对菲律宾的反击,就是实打实的“降维打击”。
2025年9月,第十四届“中菲关系马尼拉论坛”在菲律宾本土举行。
面对台下一众菲律宾政要和学者,高志凯没有搬出“自古以来”的历史渊源,是直接甩出了菲律宾自己的“祖传地契”。
“咱们不用争岛礁是谁的,先看看你们国家领土的合法边界在哪。”
高志凯的话让现场瞬间安静。
他随后亮出三份国际社会公认的条约:1898年《美西条约》、1900年《华盛顿条约》和1930年《英美条约》。
这三份文件是美国、西班牙、英国当年划分菲律宾领土的法律依据,其中《美西条约》第三条白纸黑字写着,菲律宾的西部边界止于东经118度线。
![]()
更致命的是,高志凯还拿出了菲律宾自己的文件佐证。
“别说这是百年前的老黄历,你们1935年的宪法、1968年的《菲律宾基线法》,甚至上世纪90年代前出版的地图,都明确标注东经118度线是你们的西部边界。”
他当场调出地理坐标,“黄岩岛、仁爱礁都在这条线以西,从法理上讲,和菲律宾没有任何关系。”
这番话直接把菲律宾架在了“两难困境”里:承认东经118度线,就得从黄岩岛、仁爱礁撤军,放弃所有非法主张。
否认这条线,就是否定美国当年为其划定的合法领土范围,等于亲手刨掉自己国家的法理根基,甚至可能引发其他国家对其东部边界的质疑。
菲律宾外交部后来的回应声明,果然绕开东经118度线不谈,只敢援引无关条约混淆视听,彻底暴露了其主张的法理缺陷。
高志凯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陷入“岛礁归属”的细节争论,是直接将战场转移到“菲律宾是否尊重自身法律”的层面。
用菲律宾认可的国际法体系来反制其非法主张,这种釜底抽薪的打法,让菲律宾的碰瓷行为失去了任何立足之地,也让国际社会看清了南海争端的本质。
不是中国“扩张”,而是菲律宾在违背自身法律的前提下无理取闹。
![]()
![]()
中印过招
对付印度拿“麦克马洪线”说事的顽固态度,高志凯的思路更显清奇。
2025年6月的多哈亚洲合作对话会议上,面对印度代表反复强调“麦克马洪线”的“合法性”,高志凯没有争论“这条线画得对不对”,而是提出了一个震撼全场的假设:
“如果印度能拿1914年英国殖民划线当依据,那中国是不是也能按历史和地理,提出以恒河为界的主张?”
这个被网友称为“高志凯线”的假设,绝非无的放矢。
高志凯当场摆出依据:从历史上看,公元648年唐朝使臣王玄策出使天竺时,曾借兵平定中天竺叛乱,渡过恒河攻占其首都,生擒叛乱国王带回长安,《旧唐书》对此有明确记载。
证明中国古代影响力早已覆盖恒河以北区域,这比“麦克马洪线”的历史依据早了上千年。
从地理上看,恒河源头是中国的雅鲁藏布江,根据《国际河流法》的源流国法则,源头所属国对河流流域权益有天然关联性,这比“麦克马洪线”单纯的“山脊分水岭”说法更有法理支撑。
![]()
当然,高志凯并非真的要以恒河划界,是用这个逻辑黑洞戳破印度的矛盾。
“印度天天标榜自己反殖民,却死死抱着殖民宗主国非法划定的划线不放,这本身就是精神分裂。”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麦克马洪线”是1914年英国代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代表私下划定的,中国代表当场拒绝签字,此后民国政府和新中国都从未承认,国际社会也没普遍认可这一单边划线。
印度一边谴责英国殖民历史,一边把殖民遗产当领土扩张的工具,这种双重标准根本站不住脚。
“恒河线”的提出,直接将中印争端从“一米一寸的边界撕扯”提升到了反殖民正义性的哲学高度。
它打破了印度长期以来单方面定义边界的叙事霸权,让国际社会看清了“划线游戏”的荒谬性——如果殖民时期的非法划线都能当依据,那历史更悠久、法理更充分的主张是不是更该被认可?
这一招让印度既愤怒又恐慌,却无力反驳,因为高志凯用的正是印度自己奉行的“划线逻辑”,只不过把时间线和法理依据往前推了一步,就让印度的主张彻底失去了合理性。
![]()
从台海到南海,再到中印边界,高志凯的每一次发声都能直击要害,根源在于他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的背景,让他精通西方法律和话语体系。
曾担任领导人翻译、涉足投行和能源安全领域的经历,让他既懂东方底蕴,又熟谙国际规则。
这种跨界优势,让他总能在西方的话语体系里撕开口子,用对手的逻辑建立中国的叙事框架。
在虹桥论坛上,他对“开放与安全”的解读,正是这种能力的延续,美国用安全当借口搞保护主义,他就点破“安全滥用会困死世界经济”。
西方把开放和安全对立起来,他就提出“在开放中构建可控安全”的中国方案。
这种“法理为盾、实力为矛”的立体叙事,恰恰是中国在国际舆论场最需要的力量。
![]()
如今的国际竞争,早已不只是经济和军事的比拼,更多的是历史解释权、法理定义权和道德制高点的争夺。
高志凯的价值,就在于他不再让中国被动回应西方的质疑,是主动用“魔法打败魔法”。
如果你讲历史,我就用你的历史照见你的虚伪,你讲法律,我就用你的法律戳破你的谎言,你讲规则,我就用更公平的规则重构叙事。
在这个充满话语博弈的时代,小卞觉得中国需要更多像高志凯这样的学者猛士。
他们有渊博的学识,能在复杂争议中找准要害;有坚定的立场,能在国家利益面前绝不妥协。
更有高超的智慧,能用对手听得懂的逻辑,讲好中国的故事,捍卫中国的主权。
当越来越多这样的声音出现,中国的国际传播才能真正从“被动回应”转向“主动定义”,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应有的尊重与话语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