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费是支撑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据高绩统计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近3年(2023-2025年)预算经费,对比2023年至2025年,东南大学总预算逐年增长,2025年预算排名第11位;而在近5年高校转化科技成果合计合同金额前30名的高校中,东南大学位列第4名。
![]()
(图源 高绩)
![]()
(图源 高绩)
近年来,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达76.87亿元,其中65%在江苏落地。东南大学推出全国首创“科技成果转化跃升10条”政策,从“一门式”服务窗口,到首期1亿元校友科创基金,通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赋权改革,学校科研人员可获得超70%的成果转化收益,而学生可无偿使用学校专利创业三年,有效贯通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
更具特色的是,校地协同成为成果转化的关键引擎。作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核心单位,东南大学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平台,构建起技术攻关、概念验证到产业聚链的闭环生态。
学校还将这种协同模式向校友资源整合延伸,东南大学第四届“六朝松杯”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吸引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个项目参赛,促成融资超20亿元,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和资源。
![]()
东南大学科研培育的特色在于这些优质的科研资源,同时也面向本科生开放。去年学校首次设立本科生“青年科学家”培育项目,支持优秀青年学生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培育项目组织管理将采取“充分授权、学生自主”的新模式,突出本科生作为科研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研究工作中发挥主要作用,学校在资源、经费等方面全力保障项目开展。
![]()
项目培育信息发布后,全校共收到300余份立项申请,其中学科交叉项目190余项。申报项目选题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对接社会发展需求,聚焦人工智能+、泛终端芯片及操作系统、生物医学工程及精准医学、新材料及制造技术等重点研究领域。经过严格选拔,最终10个项目成功入选东南大学首批本科生“青年科学家”培育项目。
![]()
除了“青年科学家”项目外,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还专门设立了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助项目,为有创业梦想的学子提供资金和平台支持,促进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
在东南大学,本科生也有机会参与到最前沿的科研项目中,与国内外顶尖科研团队共同成长。
![]()
蛇形机器人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周自豪、钱程等4名学生合作完成的蛇形机器人,基于智能导航技术,能够模拟蛇类的生物力学特性,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进行有效路径规划、规避障碍。对于蛇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学生认为未来它可以代替人类在一些复杂环境中进行探索,例如能够在地震救灾的现场进行搜查,能够在沙漠、南极等勘探未知的领域。
![]()
方程式赛车
东南大学方程式赛车社团的同学联合设计制作的E59赛车,采用前后解耦悬架,4个独立电机确保稳定输出,车身采用碳纤维单体壳,减轻了车身重量,增强了强度以确保车手驾驶的安全性。这款赛车在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中获得了全国三等奖。
为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东南大学构建了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学校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成果展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在第十八届展示会上,共有177件作品亮相,涵盖通信、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
![]()
正在飞行的立体货架盘点无人机 (图源 中新网)
学校还会评选“学术之星”“科创之星”,以表彰在学术研究、科研创新等方面成果突出的学生。在东南大学,每一个科研项目都可能是本科生成长的平台,每一分科研经费都可能孕育着学生的创新梦想,每一项科技成果转化都可能包含着学生的参与贡献。科研创新已成为东大本科生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近3年,东南大学本科生2089人次获各级奖项,在“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获最高奖。
在东南大学的实验室里,本科生的创意与才华,正通过学校的资源支持和导师的悉心指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
#江苏##机器人##科研#
本文素材来源:高绩、东南大学官微、东大新闻网、南报网、中新网、江苏省教育厅、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