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11月13日报道“物自天生,工开于人”。舞剧《天工开物》再赴蓉城,2026年1月30日-2月1日将在四川大剧院连演三场,并于11月18日11:18重磅开票!
陆川导演首部跨界舞剧《天工开物》在全国掀起观演热潮。自2024年7月巡演开启,国内外演出34城120场,综合上座率超95%,累计观众超10万人,全网曝光量超过10亿,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被称为“现象级”爆款舞剧。
![]()
全明星阵容联袂演绎
全员会“飞”燃爆了
这部“十七世纪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和“大明理工男”宋应星的“硬核”人生,由天花板级主创团队陆川、高燕、吕亮、阳东霖等,以及全明星卡司马蛟龙、吕科镝、安一宁、姚亮、臧彦杰等联袂演绎。全员会“飞”的顶配阵容,也让每场谢幕都爆火出圈。
在剧中饰演青年宋应星的是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吕科镝,他的舞蹈刚劲又具柔韧性,超强的身体控制力使得他的每个动作都潇洒飘逸。看他在舞台上轻盈翻飞,让观众惊叹“他真的会飞!”。老年宋应星的扮演者马蛟龙,在网络上是坐拥百万粉丝的舞蹈博主。作为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蹈演员、教师,他曾摘下“荷花奖”金奖,也是希腊国际舞蹈比赛金奖得主。涂绍煃的扮演者胡适,是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文工团首席舞蹈演员,2018年担任央视春晚《波涛之上》领舞,出演多部舞剧作品。北京百场发布会现场,在备受瞩目的“卡司上新”环节,官宣了两位新卡司杨奥通、郑南,展现了《天工开物》持续发展的蓬勃活力。导演陆川说:“新成员的加入不仅延续了舞剧的艺术高度,更以新的视角赋予角色更深层次的生命力。”
![]()
“现象级”舞剧
以“奇舞”唤醒“奇书”
《天工开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达尔文等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宋应星亦被视作“中国的狄德罗”。但明末至清,《天工开物》和宋应星似乎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明史》中没有记载,《四库全书》也未收录。而事实上,《天工开物》正漂洋过海,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影响着世界。可以说,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向世界、向人类系统开源我们的科学技术。
这部以《天工开物》为题材的舞剧,通过舞蹈、影像和现代科技的结合,让《天工开物》这本记录古代科技与工艺的百科全书“活”了起来,观众仿佛穿越回了三百多年前,亲眼目睹了宋应星如何在乱世中隐遁著书,以书为帆,将中国智慧传播四海。全剧以“赶考”、“著书”、“山河”等篇章为线索,通过舞蹈艺术重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引发了中国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全新认同。
![]()
“大、巧、简”
定义“明制美学”的舞台呈现
陆川导演通过舞台之美、服章之美、音乐之美、影像之美、装置之美、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大地之美,定义“明制美学”的舞台呈现,整部舞剧以《天工开物》为题材,全方面展现明代的极致中式美学,被誉为“文艺界的大作,舞剧界的大片”。
舞美设计方案参考大量史料,通过对明代画卷、建筑、器物、服饰、家具等资料的研究,总结出“大、巧、简”的美学特征。剧中“巨物”的应用、舞美装置、视觉呈现都运用了这个概念。原书中123幅白描绣像的插图,是典型的明代版画特点,成为了贯穿全局的美学元素,整体风格兼具内敛和巧妙。在10月25日阿联酋沙伽落幕的2025世界舞台设计展上,舞剧《天工开物》舞美设计罗亚卓携作品《天工开物》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荣获专业组舞台设计金奖!
此外,电影手法融入戏剧,写实与写意,虚与实的结合体现在舞台的多处细节中。舞台前后双层纱幕,象征着宋应星逆行世间的空间,将舞台的实景与电影的虚幻和代入感融为一体。舞剧《天工开物》不仅是一部艺术精品,更是一项文化传承的伟大尝试。陆川说:“宋应星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位哲人,他的精神和思想至今依然对我们有启发意义。”
2026年1月30日-2月1日,这股磅礴的“天工”热潮即将席卷四川大剧院·大剧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