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向南林这个人,在军迷圈子里那可是响当当的名字。1981年出生在四川广元旺苍县的一个小山村,那地方交通不便,家里条件一般,但他从小就对当兵有股子劲头。
1999年年底,他顺利入伍,进了沈阳军区的一个高炮团修理连。从一个啥都不懂的新兵蛋子,到后来成为全军闻名的技术骨干,这一路走得实打实,全靠自己一步步摸索。
部队生活苦是苦,可他咬牙坚持下来,不光把修理活干得溜溜的,还拿下了一堆荣誉。提干、保送军校,本该是前途一片光明,结果2017年他选择自主择业退役了。
这事儿让不少人纳闷:这么能干的人,部队咋就没留住呢?其实,退役不等于闲着,他转到地方上办起教育培训和环保公司,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
山沟里的种子,部队里的开花
旺苍县那片山区,经济不发达,年轻人要么务农要么外出打工。向南林高中没毕业,就决定参军,那年他18岁,体检合格后背起包袱上了火车。沈阳军区高炮团是他的第一站,修理连的任务重,装备维护得一丝不苟。
新兵期他文化课基础弱,军事技能也生疏,但这小子不服输,每天早起多练半小时,晚上借着灯光啃书本。2001年,他就参加专业比武,拿下修理项目第一名。那时候的他,手里工具一抓一个准,拆装发动机、调试电路啥的,战友们都爱找他帮忙。
入伍两年,他就开始整理笔记,把维修心得写成小册子,分给连队用。这不光帮大家省时省力,还让他的名声传开。2003年,通过文化和军事双重考核,他考上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学了两年专业知识。毕业回来,他已经是修理连的骨干了,负责高炮装备的日常保养和故障排除。
高炮团的装备复杂,涉及机械、电子、液压多门类,他从不偷懒,经常加班到深夜,总结出几十种常见故障的快速处理法。部队拉练演习时,他的车队总能准时到位,没出过大纰漏。这段经历,让他从普通战士变成技术尖兵,也为后来的提干铺了路。
![]()
部队里机会多,但得靠真本事。他不光技术牛,还注重理论学习,闲时看军事杂志,琢磨装备升级。2005年左右,他开始带徒弟,教他们怎么用最小步骤排除故障。连队效率上去了,上级自然看在眼里。2007年,团里选拔提干对象,他脱颖而出,直接保送石家庄机械化步兵指挥学院。
这学校是步兵指挥专业,学制几年,他一边上课一边实践,毕业时拿下本科学历,还继续深造硕士。回部队后,他当上修理连班长,管理十几个兵,组织维修培训成了家常便饭。荣誉也跟着来,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一次,全军一级士官的帽子稳稳戴上。
这些年,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过好几回。2007年,正赶上《士兵突击》热播,大家把他比作现实版的许三多。报纸上说他文武双全,修理活干得像艺术,理论课讲得头头是道。2010年,他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会议时发言谈装备维护,建议优化后勤保障。
2011年,还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那时候的他,年纪轻轻就站上领奖台,胸前一等功勋章闪闪发光。部队里,谁提起向南林都竖大拇指,说这小子是兵中豪杰。可就是这么个人,走到军官行列没多久,就在2017年递交退役申请。外界一看,哎哟,这不是可惜了吗?
这决定来得突然,退役前,他办完手续,民政局安置政策选了自主,理由简单:想换个平台发挥所长。部队挽留过,但人各有志,他心意已决。媒体问起,他说服务人民的方式多样,地方上也能干实事。网友议论多,有人说部队损失大人才,有人觉得个人规划更重要。
说到底,军旅18年,他从山村小子变成军官,贡献够多,退役是正常轮换。只是,这么能干的人,为啥没被重用到更高岗?组织上没明说,但从编制调整看,那几年军改力度大,技术岗位优化频繁。他这种修理专家,本该深耕一线,可高层需求变了,留用空间有限。
![]()
脱军装,转战地方的实干家
2017年夏天,向南林回到旺苍老家,行李简单,就几箱书和笔记。安置下来没闲着,先考察本地教育市场,那时候县里培训机构少,孩子课后需求大。他租了间旧厂房,注册南林教育培训学校,起步时就自己上手,招了几个老师,教数学和英语。
开张头一年,学生不到五十人,但他不急,课表排得满,家长反馈好,口碑传开。2018年,学校扩招,添置多媒体设备,他亲自调试投影仪,确保上课顺畅。两年后,学生破百,教师队扩到十来人,他管行政,偶尔客串讲师,讲修理原理时总带点军旅案例,孩子们听得入神。
教育干着干着,他发现环保问题也急。旺苍山区垃圾污水处理落后,他2019年注册南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市政污水和异味治理。首单是县城垃圾场,带队安装喷雾设备,调试阀门时手把手教工人。项目完工,空气清新不少,当地政府表扬,订单跟着来。
2020年疫情那会儿,学校转线上,他学着用软件开课,环保队也没停,帮社区消毒废水处理。2021年,学校迁大址,两千多平米,学生三百多,教师三十三人。他管得细,早会布置任务,月末复盘数据,升学率上去了,家长满意度高。
![]()
环保公司也上轨道,2022年接了河道清淤活儿,用他军时学的手法,优化设备流程,成本降两成。合作方多是本地企业,他跑现场多,测数据、调参数,从不外包核心技术。
2023年,学校办夏令营,教孩子动手组装简单电路,他设计环节,安全第一。环保上,工厂废气项目,他爬烟囱装传感器,读数准,排放达标。2024年,他参加疗养老兵活动,端茶递水,聊军旅旧事,老兵们围着问学校情况。他低调,说自己就是个普通退役兵,干点实事。
如今2025年,向南林两家公司稳当,教育机构年营收上百万,环保队扩展到周边县。他没忘本,学校有免费名额给山村孩子,环保项目优先本地劳工。退役八年,他从军官变企业家,路子变了,心气没变。说重用不重用,其实地方上他重用了自己,也帮了不少人。
部队是熔炉,地方是舞台,他选了这条路,走得踏实。网友还爱讨论这事儿,有人说可惜,有人说聪明。搁我看,人才哪有固定位置,关键看怎么用。向南林这辈子,军旅打底,地方发力,兵之楷模不褪色,换个场子继续发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