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深圳水贝的黄金柜台前,曾经人头攒动、挑选金饰的顾客如今踪影难寻。
一家金店老板望着空荡荡的展示台无奈苦笑:前一天售价还维持在931元/克的足金饰品,次日便跃升至991元/克,单日涨幅高达70元。消费者转身离去,只留下商家面对不断跳动的价格标签陷入沉思。
这一剧烈波动源于11月1日正式施行的黄金税收新政,政策落地后迅速搅动全国黄金产业链,市场节奏被打乱。
![]()
各大品牌金店连夜调整挂牌价,商业银行紧急优化贵金属业务流程,A股市场上与黄金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随之起伏。更引人注目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黄金投资需求首次超越首饰消费量,创下近三十年来的新纪录。这场税制变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辑?谁在价格飙升中举步维艰,又有谁正悄然收获红利?
此次改革的核心其实并不复杂——为黄金赋予明确“身份”分类:一类属于投资用途,包括含金量达到或超过99.5%的金条、金块,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金币;另一类则是非投资性质,如日常佩戴的黄金饰品或工业领域使用的黄金原料。
这两类黄金的最大区别在于税务处理方式,而关键变化在于“身份需前置确定,发票类型同步锁定”。交易所会员单位在提取黄金时,必须于出库前申报其用途——是用于投资还是加工销售,一旦确认便难以更改。
![]()
身份划分直接带来截然不同的税收待遇。过去企业采购非投资性黄金可获得税率1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新政实施后仅能取得6%税率的普通发票,导致进项税抵扣减少整整7个百分点。
这看似微小的数字落差,实则对企业成本构成显著压力。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指出,企业预判到运营成本将上升,为保障利润空间,普遍选择将部分税负转移至终端消费者,这也解释了零售金价为何短期内大幅跳涨。
![]()
水贝作为全国最大的黄金集散地,其市场反应最具代表性。政策刚出台时,众多商户措手不及,定价机制陷入混乱,缺乏统一标准之下只能跟随同行调价,形成集体上涨的局面。
经过数日震荡,市场价格逐步趋于稳定。截至11月6日,水贝黄金大盘报价为976元/克,而当日国内主流金价约为919元/克,溢价接近7%,反映出区域市场的高度敏感性。
![]()
像周大福这样的头部品牌应对更为有序,集团发言人公开表示,因税收政策导致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环节成本增加,自11月3日起已对部分黄金产品进行价格上调。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零售端客流锐减、交易冷清,投资类黄金却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黄金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金条及金币销量达352.116吨,同比增长24.55%;同期黄金首饰销量仅为270.04吨,同比下滑32.5%。
![]()
数据的一升一降清晰揭示出黄金功能定位的转变:过去人们购金主要出于佩戴或传承目的,如今越来越多家庭将其视为抵御风险的重要金融资产。不少身边朋友坦言,从前热衷购置金手镯、金项链作为婚嫁储备,现在更倾向购买金条或黄金ETF,认为这类形式更能实现财富保值。
在这场行业洗牌中,不同主体的命运呈现出鲜明对比。
周大福、老凤祥等大型连锁品牌虽同样面临成本上行压力,但凭借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规模化采购优势及成熟的合规渠道体系,能够有效分摊甚至转嫁部分新增负担,整体影响相对可控。
![]()
真正承受巨大冲击的是水贝市场中的中小微商户。他们大多未注册为交易所会员,以往依靠灵活的场外交易模式和税收执行上的模糊地带,在价格层面与大品牌展开竞争。
新政实施后,所有非交易所渠道交易的标准黄金均须全额缴纳13%增值税,导致进货成本陡增。一位黄金加工厂负责人抱怨道,政策切换前后货物存在是否含税的区别,理论上应分开核算与销售,但在实际操作中品类界定不清、标价困难,管理难度极大。
![]()
更严峻的是上游料商群体,近期几乎处于停摆状态,出货量急剧萎缩,整个黄金加工链条的中间环节运转近乎停滞。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购金路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若通过银行、正规期货公司等交易所会员机构购买标准金条或央行发行的纪念金币,仍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实际采购成本并未提升。
![]()
但若在传统金店选购小规格金条或非标制品,则因上游无法充分抵扣进项税,叠加监管趋严,商家极可能将额外税费转嫁给买家,最终推高购买价格。
正如曾圣钧所言,“金融化”趋势正在加速显现。越来越多资金从实物黄金流向账户金、黄金ETF等标准化金融工具。
截至10月21日,国内黄金ETF总规模已达2276.2亿元,相较年初增幅逾220%。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理财者,都更青睐这种流动性强、交易便捷的产品来配置黄金资产。
![]()
一位从事财富管理的朋友感慨:“以前买金条还要担心存放安全,现在手机App点几下就能完成买卖,手续费低廉,持仓明细实时可查,远比囤实物省心高效。”
有人不禁发问:国家推动此项税改的深层动因是什么?事实上,此举意在重塑黄金交易生态格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金银分会副秘书长梁永慧指出,新政旨在强化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中心地位。
根据规定,通过上述两大交易所买卖标准黄金,卖方免征增值税;而通过场外渠道销售同类产品,则需按13%税率缴税。
![]()
这种税收差异将引导珠宝企业、金融机构乃至个人投资者逐步向场内集中,从而压缩灰色交易空间,提升市场透明度与运行效率。
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中国黄金交易所的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争夺国际黄金定价话语权。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黄金交易所累计交割黄金974.6吨,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量达38.8吨,这些持续放大的交易数据表明,中国在全球黄金市场的影响力正稳步攀升。
![]()
过去国际金价主要由伦敦金、纽约金主导,如今随着中国市场交易体量不断扩大,未来有望形成更具影响力的“中国价格”。
当然,任何制度变革都会经历短期阵痛。短期内零售金价上涨不可避免,非交易所渠道的需求受到抑制,而交易所内的流动性将进一步增强,市场情绪也可能受政策走向与全球利率环境双重影响产生波动。
![]()
但从长远视角看,此次税改利远大于弊。当前全球地缘局势动荡加剧,主要经济体债务水平持续走高,多国央行纷纷增持黄金储备,这些宏观因素将持续支撑黄金的长期价值。
对企业和投资者而言,当下最紧迫的任务是深入理解政策内涵,及时调整经营与投资策略。
![]()
普通投资者若希望布局黄金资产,建议优先考虑银行提供的账户金、黄金ETF等合规金融产品,既能享有黄金的抗通胀属性,又能规避零售端因税负传导带来的溢价成本。
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黄金商户,不应停留在被动承受成本的压力层面,而应积极寻求加入交易所会员体系,或转向定制化、文化类精品金饰等细分赛道,通过合法合规运营降低政策冲击。
![]()
如今漫步在深圳水贝的黄金交易区,昔日喧闹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三五成群的商家围坐讨论新政影响,反复测算新的成本结构与定价模型。
一位从业多年的店主指着当天的报价屏说道:“这次是从黄金源头就开始征税,无论水贝还是品牌门店,价格必然上行。不过水贝凭借多年积累的供应链优势,依然保有一定竞争力。”
这句话道出了现实真相。短期观望与适应在所难免,但从全局来看,中国黄金市场正朝着更加公开、透明、规范的方向迈进。
这场税收调整绝非简单的涨价或减负操作,而是一次深层次的结构性升级。它凸显了黄金的投资属性,促进了市场竞争公平化,并为中国在全球黄金定价体系中争取更大话语权奠定了基础。
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读懂这场变革背后的逻辑,选择适合自身的参与方式,才能在黄金市场的转型浪潮中把握机遇、稳健前行。这或许正是本次税改带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