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伦敦,真的掀桌了。不是修辞,而是赤裸裸的金融围堵。
2. 2025年11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突然发布紧急通告:全面中止所有非美元计价的金属期权交易。
3. 无论是人民币、欧元,还是日元结算的合约,一律被强制清退。这并非普通的市场优化,而是美元体系发起的一次精准打击。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4. 为何如此定性?因为伦敦金属交易所是全球工业金属交易的核心枢纽,掌握着铜、铝、锌、镍、铅、锡等关键资源的国际定价主导权。
5. 更重要的是,它支撑着美元全球霸权的第三大支柱——计价权。
6. 数十年来,美国凭借这一机制,在全球经济运行中悄然完成财富再分配。
![]()
7. 当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时,大量低成本美元涌入LME市场,推高各类金属价格。
8. 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制造业大国不得不以更高昂的美元成本采购原材料,无形中向华尔街输送巨额利润。
9. 而一旦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美元迅速回流本土,金属价格应声跳水,美国资本则趁机低价并购全球矿产资产。
10. 典型案例出现在2009年至2015年之间,黄金市场成为收割重地。
11. 在宽松政策推动下,金价从每盎司850美元飙升至1920美元高位,华尔街机构通过期货做多获利超150亿美元。
12. 待到2015年利率上调,金价回落至1046美元,全球金矿企业市值普遍缩水过半。
![]()
13. 美国投资者借此机会大举抄底,收购均价较前期高点接近腰斩。
14. 澳大利亚Telfer金矿便是缩影:2011年估值高达48亿澳元,四年后出售时仅作价25亿澳元。
15. 这套“放水—拉升—抽离—抄底”的操作模式,已被美国反复运用,成效显著。
![]()
16. 可这一次,美元为何如此紧张,甚至将欧元和日元这类传统盟友货币也一并排除?
17. 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币正逐步瓦解美元在大宗商品领域的根基。
18. 过去三年间,以人民币计价的金属期货交易量实现爆发式增长,相较2020年扩张达九倍之多。
![]()
19. 人民币铜、铝期权的日均成交量由最初的3万手跃升至27万手,部分品种一度突破40万手大关。
20.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持仓规模已超越伦敦同类产品22%,稳居世界首位。
21. 不止于金融市场,实物贸易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革。
![]()
22. 来自中东的铜精矿、俄罗斯的镍资源、非洲的钴原料,越来越多长期供应合同开始采用人民币报价结算。
23. 沙特矿业巨头Ma'aden去年签署了一份为期五年的铝土矿供货协议,首次引入人民币作为结算币种。
24.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也启动试点项目,部分对华出口订单参考上海期货交易所价格进行定价。
![]()
25. 背后的逻辑清晰明了: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金属消费终端市场。
26. 全球超过一半的金属需求最终流向中国市场,谁掌握需求端,谁就拥有议价主动权。
27. 随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强化,定价重心自然向买方倾斜。
![]()
28. 同时,美元惯用的金融收割手段正逐渐失效。
29. 数据显示,2015年加息周期中,美国资本成功收购全球价值2.3万亿美元的优质资产,收获空前。
30. 然而在2022年的新一轮加息进程中,该数字骤降至1.47万亿美元,创下美元霸权确立以来的历史新低。
![]()
31. 回顾过去四十年,每次美元收紧都伴随一轮全球资产抄底潮:
32. 1983年收购额为1560亿美元,1999年升至5830亿,2004年突破万亿,2015年达到顶峰。
33. 但2022年,在国际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背景下,人民币作为新兴力量强势介入,打破了原有循环。
![]()
34. 越来越多跨国交易选择绕开美元链条,美国“涨价出货—制造危机—低价吞并”的旧剧本难以为继。
35. 此次LME出手,并非英国自主决策,实则是美元体系的自我防卫行为。
36. 它试图通过清除人民币期权交易渠道,迫使全球贸易重新回归美元轨道。
![]()
37. 但它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金属不同于虚拟资产,无法仅凭电子指令完成闭环。
38. 它必须装船运输、经过海关、进入工厂加工,整个流程受实体供需支配。
39. 单靠一纸禁令,根本无法逆转现实中的物流与交易路径。
![]()
40. 结果很快显现:消息公布后仅两个小时,国内主要交割仓库铜库存跌至近五年最低水平。
41. 次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主力合约上涨3.2%,创下三个月来最高收盘价。
![]()
42. 反观伦敦市场,美元计价的铜价不涨反跌。
43. 两地现货溢价差额迅速扩大至每吨423美元,创1987年以来最大偏离纪录。
44. 多位国际交易员表示震惊:同一种商品,为何出现如此悬殊的价格?
![]()
45. 更引人注目的是各方的实际应对。
46. 迪拜商品交易所迅速回应,宣布即将上线人民币计价的铜期货合约,明确意图承接从伦敦流失的流动性。
![]()
47. 中东最大铜材制造商Alfanar直接下发内部通知:
48. “今后与中国供应商的所有采购价格,统一参照上海期货交易所指数,结算使用人民币,LME规则不再作为依据。”
49. 香港金融管理局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人民币流动性支持工具额度由800亿元提升至1100亿元。
![]()
50. 并公开表态:若企业有风险管理需求,港交所可在短时间内推出配套的人民币期权产品。
51. 为何反应如此迅速且坚决?核心在于商业本质:货物最终流向决定定价基准。
52. 全球每日有超过十万吨金属现货启航运往目的地——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广州南沙港、青岛董家口港。
![]()
53. 而非伦敦泰晤士河畔或纽约哈德逊河沿岸。
54. 中国各大港口日均处理的金属实物量,远超伦敦金属交易所整月的标准仓单交割总量。
55. 市场参与者心知肚明:既然最终买家是中国,为何还要绕道美元计价?徒增汇率波动风险。
![]()
56. 这场从伦敦到上海的货币博弈,本质上揭示了一种趋势转变:金融权力正在向实体经济低头。
57. 数十年来,美元依靠印钞能力与制度设计主导全球贸易规则,各国被动跟随。
58. 如今形势逆转,中国基于真实需求的力量,正在重塑国际定价秩序。
![]()
59. 美元此次激烈反应,恰恰暴露其内在脆弱性。
60. 若真具备绝对优势,何须连欧元、日元这类盟友货币也一并清除?
61. 尽管这些货币在LME占比有限,但采取“宁可误伤,绝不遗漏”的极端策略,令传统伙伴深感寒意。
![]()
62. 然而大势已成,当实体流通网络与金融规则产生冲突,妥协的永远是后者。
63. 当前全球金属市场呈现出一种奇特分野:
64. 美元仍在伦敦的交易屏幕上闪烁跳动,但真实的货物流转发生在亚洲的上海、迪拜与新加坡。
![]()
65. 一边是“账面繁荣”,一边是“实物流通”。
66. 两条平行轨道各自运行:美元固守其金融王国,人民币则在实体产业链中稳步拓展版图。
67. LME可以关闭交易接口,可以限制衍生品种类,却无法封锁远洋货轮的航线,更无法改变供需基本面。
![]()
68. 谁掌控实际流通链条,谁才是未来金融舞台的主角。
69. 未来属于那些能落地的货币、真实存在的需求以及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70. 这场较量的终局,早已铭刻在每一艘驶向中国的巨轮航迹之中。
![]()
71. 结语
72. 美元掀翻了桌子,却撼动不了时代洪流。当全球58%的铜、80%的锂与镍最终进入中国生产线,当每天十几万吨金属货运船只持续驶向上海而非伦敦,定价权的转移已是不可逆进程。LME或许能暂停人民币期权交易,但挡不住实物贸易的澎湃浪潮。人民币无需刻意击败对手,只需让跨境交易变得更高效、更便捷。金融霸权的时代正缓缓落幕,实体经济重新站上历史舞台中央。
![]()
73. 参考文献:1.和讯网-2025-11-07——《LME:自11月10日起将暂停交易不活跃的非美元期权合约的交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