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已成为编码工作流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大多数企业仍难以追踪其使用情况,更不用说衡量其投资回报率(ROI)了。以色列初创公司 Milestone 希望通过一个专属平台解决这一问题,该平台旨在将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情况与代码质量等工程指标相关联。
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利亚德・埃利丹向 TechCrunch 透露,该方案的关键在于企业需授权 Milestone 访问其代码库,这一点最初曾引发投资者质疑。但如今,凭借 Kayak、Monday、Sapiens 等客户的支持,这家初创公司已完成 1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领投方为旧金山风投公司 Heavybit 和以色列基金 Hanaco Ventures。
值得一提的是,在启动融资前的数年里,埃利丹与 Milestone 的首席技术官(CTO)从未见过面,这种合作模式颇为罕见。与 Milestone 多数位于以色列的团队成员不同,斯蒂芬・巴雷特教授居住在爱尔兰,担任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 —— 埃利丹曾是他的学生,两人早年通过软件项目建立了合作关系。
尽管相隔两地,多年来两人始终保持联系,最终决定共同创办一家专注于提升工程效率的初创公司。彼时,代码辅助工具及其他代码生成工具正逐渐兴起。如今,GitHub Copilot 的用户已突破 2000 万,但企业仍无法清晰了解这些工具的使用方式及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埃利丹表示,Milestone 通过四大核心支柱 —— 代码库、项目管理平台、团队架构及代码生成工具本身 —— 构建了一个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湖”,从而解答上述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凭借自身数据获取可落地的信息,了解哪些团队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使用效果如何。
埃利丹指出,管理人员一直面临 “借助人工智能提升生产效率” 的压力,而有了这些数据,他们不仅能衡量功能交付速度,还能查明近期漏洞是否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代码导致,并基于数据决定在哪些环节部署这些工具。
这也让 Milestone 得以深入参与投资回报率的评估 —— 这是其旨在为客户精准解答的 “核心难题”。不过从整体来看,埃利丹表示:“目前没有任何一位使用过 Milestone 服务的客户反馈‘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我没用,我要停用所有相关许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他们还想尝试更多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普及,意味着 Milestone 必须紧跟这一快速演变的领域。埃利丹说:“先是自动补全功能,接着是聊天工具,然后是智能体驱动的聊天工具,技术迭代从未停止。”
而巴雷特的学术背景恰好能帮助团队理解客户正在经历的变革浪潮。“我们以往对工程领域的诸多认知,都将不得不发生改变,” 巴雷特教授向 TechCrunch 表示,“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团队的重要一员,而工程师们正逐渐转向管理角色。”
为跟上这一变革浪潮背后各类工具的发展,Milestone 表示已与多家供应商建立合作,包括 GitHub、Augment Code、Qodo、Continue 以及 Atlassian—— 后者是 Jira 工具的开发方,其风投部门 Atlassian Ventures 也参与了本轮种子轮融资。
埃利丹透露,本轮融资还获得了多位天使投资人的支持,包括 GitHub 联合创始人汤姆・普雷斯顿 - 沃纳、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多诺万、埃森哲高级技术顾问保罗・多尔蒂,以及数据狗(Datadog)前总裁阿米特・阿格拉瓦尔。这些投资人都认可 Milestone 正在开发的技术对企业级市场具有重要价值。
Milestone 从创立之初就明确将目标锁定企业级市场,甚至曾拒绝过规模过小的潜在客户。埃利丹表示,“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这一选择让公司在产品路线图上更加清晰 —— 需满足企业级客户的资质要求与功能需求。“专注” 是他给其他创业者的核心建议,而 Milestone 也在践行这一点:即便未来规模扩大,公司也不会拓展至 “衡量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市场营销或其他领域影响” 的业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