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物质的运动它的自转速度和它的半径的乘积等于它的传播速度和它的波长的乘积。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天体共同遵循的规律。
数学描述:λV=vR,其中,λ是物质运动的波长、V是物质传播速度、v是物质自转速度、R物质自转的半径,显然v等于零λ也等于零,此时不存在波动性,绝对不自转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所以说,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具有的共同属性,物质的运动统一于波粒二象性。物质呈现波动性的条件是:物质的半径小于物质的传播波长,也就是说,自转速度大于传播速度,否则物质的波长被物质的半径隐藏。自然界的运动都是自转和传播的统一,所以物质的运动必然统一于波粒二象性,统一于规则:λV=vR。
非传播速度就是自转速度,传播速度的轨迹可以是曲线的,传播速度和自转速度是相对的、互补的。例如:地球的公转速度可以认为是传播速度,分子之间的运动可以认为是传播速度等等。
理论论证:由德布罗意波的波长表达式可知:λ=h/p,其中,h普朗克常数、p是基本粒子的动量,普朗克常数的本质就是基本粒子的角动量的数值,将这一结论应用到所有物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质波的波长等于,物质角动量和物质动量的比值,数学描述:λ=L/p=mvR/mV=vR/V,其中,L是物质的角动量、R是物种的半径、λ是运动物质的波长,进一步化简得:λV=vR,论证完毕。
举例论证:一个车轮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滚动(没有滑动),那么它的自转速度一定等于它的传播速度,由物质运动的规律可知:此时物质的半径等于它的传播波长,物质运动的波长正好隐藏于物质的半径中,物质的运动正好不呈现波动性。假设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一障碍物,物质通过障碍物质时,传播速度必然减小,自转速度不变,或者是传播速度和自转速度都减少,但是传播速度的减少大于自转速度的减少,这必然造成传播速度小于自转速度——物质波长大于物质半径的情形,必然呈现波动性,实验结果也是这样的,车轮必然腾空呈现曲线轨迹。
最后指出,自然界或存在物质的自转速度的大小等于传播速度的传播频率。由于和本文题目不太吻合,这里不再赘述,后续发布文章专门论证这一结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