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一手教育资讯、升学政策解读
一周一度的绵阳初升高专栏又来啦
我们将剖析绵阳初升高的相关政策,
了解最新的绵阳升学信息,
揭秘绵阳名校风采与招生特点,
放送满满干货
为即将踏上这段旅程的你
提供最实用的信息与最温暖的陪伴
本周专栏和大家聊聊
中考分流
自中考的“五五分流”政策以来,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压力前置到中考上来。
有人说“每有一个孩子升上高中,就会有一个孩子被挤进职校”。
所谓中考分流,本质是义务教育结束后,依据中考成绩和学生意愿,将毕业生引导至普通高中或中职、技校的教育路径划分,一边通向高考与学术深造,一边指向技能培养与职业发展,核心是实现人才结构的多元适配。
而之前,国家发布的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们的焦虑。
![]()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文件指出,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2025年1月,国家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里也提到:
“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发展。加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衔接培养。”
![]()
图片来源: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有人说,这意味着2021年开始实施的中考分流政策,已经宣告失败。
曾经令家长们最焦虑的“普职分流”,也终于要解决了。
那么改革之下,上普高的机会是变多还是变少了?学生和家长又应该如何破局呢?让我们展开聊聊。
有些家长将“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解读为“取消中考普职分流”,这其实很是很大的误解。相反,普职分流的趋势会在未来持续发展壮大。文件中提到要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这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当前大部分职高学校的学生风气、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和普高存在较大差距。
从近10年的全国数据来看,虽然普高的招生人数是逐年递增的,但是2018年中考普职分流政策实施以来,未能成功升入普高的初中毕业生人数是上升趋势,更不要提中国教育内卷大环境下,头部普通高中的录取概率和竞争强度。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
难度提升,竞争激烈
分析2025年绵阳中考录取数据,可以发现普通高中的竞争异常激烈。
2025年绵阳最低录取分数控制线为565分,对应总分得分率为62.78%。绵中录取分数805分,雄踞榜首;有10所高中的录取线超过了700分(不包含绵中班、南山班);17所高中的分数线位于600分到700分之间;7所高中的录取线低于600分。在高中录取情况方面,绵阳的中考报名人数约为5.1万人,25年高中录取率约为63%;24年高中录取率为61.17%;平均录取率为61%。
约5.1万考生中近37%的人面临普职选择时,“中考分流”不再是抽象政策,而是每个家庭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
分流也多次成为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
202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李杨接受采访时提到,建议将分流时间从中考后适当推迟到高中阶段初期,让学生在高中接受一段时间的综合教育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业成绩等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分流。2024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陈众议则呼吁,以十二年义务教育代替九年制义务教育,将“普职分流”推迟到高考阶段。
在绵阳这座教育强市,分流不仅关乎个体命运,更与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产业人才需求紧密相连,破局之道,既需看清现状,更要找对方向。
精准发力、高效提分
对于志在普高的学生而言,破局的核心是精准发力、高效提分。
结合绵阳中考的分数分布特点,语文需夯实阅读与写作基础,通过真题训练把握本地命题规律;数学应从典型例题入手,梳理公式体系与解题逻辑,攻克中档题、冲刺难题;英语则以词汇积累为核心,强化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
更关键的是要找准定位:成绩拔尖者可冲击绵中、南山的拔尖创新人才班,提前关注集训选拔信息;处于600-700分区间的学生,需优化志愿填报策略,避免高分滑档;接近普高控制线的学生,应聚焦薄弱学科补强,同时关注普高补录机会,不放弃最后希望。
综合高中、普职融通
综合高中、普职融通班可能会逐渐普及。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5)》
所谓综合高中,是指在同一所学校中同时开设普通高中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走普通高考、职教高考、或技能深造的路径。
目前,四川、厦门、山西、天津、杭州、广州等地已陆续启动综合高中试点。
![]()
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级中学
对家长来说,综合高中有两个标签很香。
一是学籍。综合高中的学生统一注册为普通高中学籍,不管是走“普”还是后面选择“职”,只要修满课程学分、达到毕业标准,最后拿到的就是普高毕业证。
二是升学路径灵活。综合高中试点班的学生无须转换学籍,通过学分互认机制,升学选择比普高或职高更多。
以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的综合高中试点班为例,在高考时学生可以选择:
全国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如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
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文科方向)
浙江省单独招生考试(单招单考)
对部分家长和孩子来说,在普高之外,多了一些上本科的路径,算是利好消息。
职业教育,正确看待
即便未能进入普高,职业教育同样能走出精彩人生,这正是分流政策的初衷所在。如今的中职教育早已不是“终点”,而是“跳板”,学生毕业后可通过单招、职教高考升入高职或应用型本科,甚至继续攻读研究生,形成“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贯通培养路径。
选择中职的学生,应摒弃“躺平”心态,结合兴趣与市场需求选择专业,深耕技术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只要肯钻研,中职生同样能成为行业骨干。同时也要关注职教高考政策,为未来升学预留通道。
中考分流从来不是“一考定终身”的判决,而是“因材施教”的起点。对于学生而言,认清自身优势、明确发展方向是前提,持续学习、主动规划是关键。对于家长来说,摒弃“唯普高论”的执念,理性看待不同路径的发展前景,是帮助孩子破局的重要支撑。
分流是挑战,更是机遇。在绵阳这座充满教育活力的城市,只要找准定位、脚踏实地,无论是走普高之路,还是投身中职的赛道,都能实现人生价值。
未来的竞争,从来不是路径的优劣之争,而是成长的厚度之争。这,便是中考分流的破局真谛。
来源:综合自南风窗、新东方教育等
编辑:Helen
审核:David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