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万亿基建“开胃菜”:堵车堵出来的经济账
- 近期,越南同奈省宣布投入37万亿越盾(约合14.5亿美元),启动一系列交通工程,旨在打通胡志明市与即将启用的龙城国际机场之间的关键通道。
- 这笔巨额投资仅是全国性基础设施升级计划的开端。目前越南已规划250个重大项目,总预算高达1280万亿越盾(约500亿美元),相当于一场全面铺开的“基建风暴”。
- 更引人注目的是,中越之间三条跨境标准轨铁路建设进度突然加快,其中老街—河内—海防线明确将于今年12月动工,比原定时间表提前整整两年。
- 这场席卷全国的建设浪潮背后,折射出越南对提升物流效率、重塑区域地位的深层战略考量。
![]()
- 同奈省此次获批的卡莱大桥、同奈2号桥以及香路2号公路,并非单纯缓解交通压力的权宜之计,而是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的关键动脉。
- 当前两地依赖年久失修的同奈1号桥连接,货运司机普遍反映:“一趟行程三分之二耗在堵车上,运输成本因此上涨三成以上。”
- 而预计于2026年正式运营的龙城国际机场,被定位为国家级航空门户,若地面交通无法匹配,再先进的航站楼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极易沦为孤立节点。
- 新项目精准切中了这一瓶颈。例如,香路2号公路将直接接入国家高速网络,使原本40公里的路程通行时间减少一半;卡莱大桥按六车道设计,承载能力较旧桥翻倍,专为重型集装箱车辆量身打造。
![]()
- 根据越南政府测算,若区域内物流费用下降15%,有望额外吸引3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
- 同奈省遍布工业园区,企业入驻意愿持续升温,正等待基础设施完善后迎来新一轮产能扩张。
- 不过,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并非易事。以造价达5.9万亿越盾的香路2号公路为例,采用PPP模式运作,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民间资本承担主要出资责任。
- 这反映出越南推动基建的新路径: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积极引入私营部门和海外投资者共同分担。
- 在全国250项重点工程中,私人资本与外国资金合计占比达到63%,中国的技术支持与信贷融资也在多个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不可或缺的助力。
![]()
- 中越铁路“硬菜上桌”:标准轨撬动东南亚格局
- 如果说省内道路建设属于国内循环的“内功修炼”,那么跨境铁路则是打通对外联通的“任督二脉”。
- 在三条推进中的中越标准轨铁路中,老街—河内—海防线最为关键,线路全长460公里,总投资额达83.69亿美元,未来将与中国云南境内的铁路网实现无缝对接。
- 一旦建成,从中国西南地区运送零部件至越南海防港的时间,将由目前的72小时大幅压缩至仅需5小时。
- 该项目推进速度令人咋舌:2023年尚处于联合声明中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到2025年便进入实质开工期,背后凸显的是越南强烈的紧迫感与发展雄心。
![]()
- 一方面,即便拥有现代化机场和深水港口,若缺乏高效铁路支撑,整体运输体系仍存在结构性短板;另一方面,邻国如泰国、老挝借助中老铁路显著提升了贸易便利度,吸引大量产业转移,越南若不加速跟进,恐将在产业链竞争中落于下风。
- 以三星电子在越南北部的投资为例,其生产基地长期受限于高企的物流支出,铁路贯通后,出口时效性和成本优势将大幅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全球供应链地位。
- 尤为关键的是轨道规格的选择。越南传统使用米轨(轨距1米),运行速度受限;而改用中国标准轨(1.435米)后,列车最高时速可突破160公里。
- 此举意味着两国货物运输无需中途换装或倒运,实现“一轨到底”,大幅降低时间和操作成本。
- 有分析人士形象比喻:“这是一条用钢铁铺就的‘陆上运河’,正在重新定义东南亚的经贸流向。”
![]()
- 结语
- 越南掀起的这场基建热潮,表面看是大规模资本投入,实则是在争夺全球经济价值链中的核心位置。
- 从城市拥堵路段的改造,到跨国铁路干线的铺设,每一项工程都在回应同一个问题:如何让商品更快、更便宜地走向世界市场。
- 然而,快速推进的背后也潜藏挑战:高额债务负担、征地拆迁矛盾、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不容忽视。
- 蓝图能否转化为真实增长动力,最终取决于项目的执行效率与治理能力。
- 毕竟,当卡莱大桥的第一根钢梁竖立起来时,越南就已经踏上了无法停歇的发展轨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