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至13日,上海民族乐团年度大型原创音乐会《诗的中国》于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上演。作为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重要参演剧目,整场演出以宏阔的构思与精湛的演绎,构建了一场贯通古今的“诗乐对话”。
![]()
音乐会由罗小慈担任策划与艺术总监,特邀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担任文学顾问及文学策划,青年作曲家孔志轩担任整场作曲,并由指挥家汤沐海与乐团驻团指挥姚申申分别执棒,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赵琳担任视觉影像顾问。演出汇聚上海民族乐团演奏家胡晨韵、俞冰、金锴、王音睿、赵臻、陆莎莎、赵韵梦等,特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霍永刚担任人声演唱,上海民族乐团全编制大型乐队、苏州交响乐团附属合唱团与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合唱团,逾三百位艺术家同台献艺。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表示:“我们试图用民族乐器构建一座声音的博物馆,让《诗经》的质朴、楚辞的浪漫、唐诗的豪迈、宋词的清雅在当代舞台上对话。音乐不只是演绎诗歌,更是在重构中国人一脉相承的精神图谱——那些刻在骨子里的天人观、家国情怀与生命哲思,本就有着诗的音律。”
![]()
音乐会以“诗”为主线,展现了中国诗词的韵律之美、意境之远,以及蕴含其中的思想与精神。正如文学顾问骆玉明教授在导言中所阐释:“诗卷绵延,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智慧与风骨,映照中华文明在融合、生成与更新中生生不息的壮阔图景。” 音乐会由此立意,将六个音乐篇章构建为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史诗,引领观众体悟文明进程中的“浪漫与坚韧”。
![]()
《诗的中国》让观众听到的不仅是旋律,更是文明生成与演进的“心跳”,看到的不仅是舞台,更是民族精神数千年的“航迹”。这不仅是上海民族乐团在艺术创新上的又一次探索,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一次生动实践。
作品用丰富的音乐语言讲述了深邃而磅礴的中国诗心,让千年诗魂在当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音乐史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